寒假白癜风优惠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321.html
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中有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意思是说,用眼过度会伤血,躺久了会伤气,坐久了伤肉,站久了伤骨,走路时间长了会伤筋。“七伤”是忧伤心,怒伤肝,寒伤肺,饱伤脾,淫伤肾,恐伤志,风雨寒暑伤形。总的来说,这些均为诸虚百损之症。
中医认为,诸多疾病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由于我们长时间的“不注意行为”而引起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坐、立、视、行、卧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人体活动,但是久坐、久立、久卧等等行为,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时间长了,疾病就产生了。今日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五劳”之概念及预防。
一、久视伤血
久视,就是用眼过度。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开窍于目,肝得血而目能视,所以用眼过度会伤血。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时间读书看报,或沉迷于电视电脑,势必会引起视力疲劳,出现双目干涩、视力下降、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说明损伤了肝之精血。因此,最好看书看报用电子产品约二三十分钟就要适当休息,远眺片刻或按摩眼部,可很好地缓解眼部疲劳,也可防止出现视物模糊、眩晕、心悸等症状。
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可适当食用补益精血、清肝明目的食物,如枸杞、菊花、桑椹、桂圆、黑豆、花生等。
二、久卧伤气
久卧,就是长时间卧床及过度睡眠。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久卧会使人气血不畅,脏腑功能活动减弱,出现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晕气短等气虚症状。再者,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太长,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
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可以养护正气,有助于及时消除人体疲劳,恢复旺盛的体力与脑力。但是,每天卧床的时间过长,缺乏适当站立、行走等活动,就会使气血衰弱,五脏之气受损,继而出现身体懒散、精力不济的状况。因此,保持适度运动是人体必需的。
因而,我们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睡眠的好习惯。当然,对于久病卧床气虚的人,就应当多吃些补气行气的食物及药物,如芡实、山药、人参、黄芪等。
三、久坐伤肉
久坐,就是长时间坐立不动。人体在活动后,适当地静坐休息,可以使活动之余的气血津液滋养肢体肌肉,使肌肉丰满健美。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肌肉。如果久坐而不活动,一方面,会使脾脏功能受损而出现纳食不馨,消化功能下降,体质下降等症状;另一方面,会直接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瘀滞,肢体肌肉失其所养。再者,经常久坐之人,肢体缺乏运动,肌肉得不到锻炼,易发生肌纤维萎缩、肌肉力量减弱的情况,进而损伤人体肌肉的运动功能,而久坐之后身体困顿之感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我们如果因工作等情况不得不久坐的话,最好在安坐半小时后起来走动走动。平常多吃一些如莲子、山药、薏苡仁等健脾的食物。另外,可以经常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穴位,是强身健体之要穴。
四、久立伤骨
久立,也就是长时间的站立。适当、适时的站立,可以锻炼骨骼与关节,促进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尤其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更应重视这一点。而长时间的站立,则会导致骨骼与关节过劳,下肢气血运行滞缓,出现腰膝酸痛、腿软足麻等症状,严重者还可使骨骼与关节发生病变,致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畸形。而且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说明长久站立不仅会使骨骼、关节发生功能障碍,还会造成肾脏的损伤。而老年人因肾气渐衰、肾精亏虚,更不应久站久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适当食用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或艾灸、按揉肾俞、腰阳关、命门、涌泉等穴位。
五、久行伤筋
久行,就是长时间的行走或跑步等活动。适当的走动、跑步,可以使人体经脉肌肉更加柔韧强健,运动灵活。而长时间的运动,则会使筋肉处于一种紧张和疲劳状态。若运动量过大、动作过猛,则有可能会出现肌肉、关节的挫伤、扭伤。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其华在爪。也就是说,筋附于骨节,滋养来源于肝脏。由于筋之张弛,全身的肌肉关节活动自如。
对于久行引起的下肢筋、肌疲劳,可以采用足浴(即泡脚)的方法,用温热的水或加入活血通络之中药,例如红花、当归、路路通、伸筋草等,取其煎煮后的药汁浸泡双足20-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当然,最有效的办法是按摩,比如运动员训练后就有专业医师对其进行肌肉的按摩、舒缓。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按压局部酸痛点(即阿是穴)为主,辅以按摩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委中穴(胭窝正中)、承山穴(小腿腓肠肌的两肌肉之间凹陷处)、承筋穴(小腿部腨肠肌中央凹陷处)等穴位。
以上“五劳所伤”告知我们,这些行为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从小处着手,注意日常细节,做到动静结合、劳逸有度,就会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