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转位方式
(1)经骨间膜转位(HsuandHoffer胫后肌腱穿伸肌支持带深面,固定于外侧楔骨或骰骨,前者提供背屈力量,后者提供背屈和外翻力量)
(2)不经骨间膜转位
(3)Bride手术(胫前肌、胫后肌和腓骨长肌肌腱编织缝合)
(4)Dreher术式/T-spott(胫后肌肌腱穿骨间膜,分为两束分别缝合至胫前肌,腓骨短肌或第三腓骨肌)
知识点
1.麻痹性畸形时,行肌腱转位驱动的关节应该有足够的活动度。2.转位肌腱应该有4-5级肌力,但这点在内翻足中不需要那么严格遵守原则。因为肌腱转位不仅用来替代衰减的肌腱,而且有助于去除导致畸形发生的作用力。
4.经骨间膜相比不经过骨间膜更利于同步相转移,提供更大肌力。
5.中度内翻无胫前肌无力,传统胫后肌腱转位外置可能是过度的。作者采取开放Z形延长胫后肌腱,联合距舟关节囊切开术,缓解内收作用力。
6.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第二位致畸作用力是腓骨长肌腱,第一跖列过度跖屈手术需行第一跖骨基底部背屈截骨或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另外还需腓骨长肌腱转位至腓骨短肌腱以避免复发。如果腓骨短肌腱撕裂严重,则转位至第五跖骨基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