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矫正拇外翻,俗称ldquo大脚

拇外翻是最常见的前足疾病之一,俗称“大脚骨”,是足踝外科极其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拇外翻。

脱下鞋袜,仔细观察一下您的脚趾。您的大脚趾是不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稍稍偏向其它脚趾?这当然是正常现象。如果大脚趾尖过度向外偏斜,已经顶到了其它脚趾,而大脚趾根下方出现了一个突出的骨头,这就意味着您有拇外翻,老百姓又称“大脚骨”;在行走时这块骨头上面覆盖的皮肤经常和鞋子摩擦可以变厚、发红甚至出现疼痛,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拇囊炎,您需要及时看医生了。对于许多朋友而言,拇外翻病情发展比较缓慢,虽然脚形状变得不好看了,但在足踝医生的指导下,换上一双宽松透气底部坚固的运动鞋,就能明显改善穿鞋磨脚疼痛的问题。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拇外翻的解剖结构:拇趾和第一跖骨形成了第一跖趾关节。

在发生拇外翻时,向外侧其他趾头偏斜的拇趾会把跖骨顶向内侧,形成跖趾关节向内侧成角突起,跖趾关节可以出现半脱位。增大的跖趾关节在行走时会受到鞋子的挤压,造成其表面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形成拇囊炎。

拇外翻常常发生于双足。有些患者拇外翻和遗传有关系,少年时就发现足趾畸形,通常在10-15岁期间,其父母兄妹也多有拇外翻;有的患者则没有明显遗传关系,而有可能与穿鞋习惯有关。拇外翻患者以好穿高跟鞋的女性居多,90%以上拇外翻患者为女性,而男性则很少见。有研究表明,在现今非洲或亚洲的一些习惯赤脚生活的原始部落里,没有发现拇外翻患者。

大多数拇外翻畸形轻微,发展缓慢,有一部分患者拇外翻畸形发展迅速,拇趾畸形严重,可以骑跨到第二脚趾的上方或下方,此时第二脚趾也受到拇趾挤压,向第三脚趾偏斜;在受到挤压的相邻脚趾皮肤会出现茧子或鸡眼,出现疼痛甚至溃破。当拇外翻畸形严重时,拇趾在行走时向下蹬地力量会减少1/3至1/2,此时将导致相邻的第二趾行走时蹬地力量代偿性增加,持续数月时间后就会出现第二脚趾关节(跖趾关节)损伤,导致第二脚趾根前脚掌处疼痛(转移性跖痛症)。

一旦出现这些情形,单纯更换宽松鞋子将难以减轻足部症状,也难以控制病情发展。患者必须前往足踝外科进一步诊治,否则,足部结构将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甚至出现骨性关节炎,此时脚趾关节将不能正常屈伸,轻轻活动脚趾就非常疼痛,将严重影响我们的行走。拇外翻还经常合并其他的足部疾患,例如扁平足、副舟骨、锤状趾及爪形趾等,在治疗时拇外翻时往往需要同时治疗这些疾患。

拇外翻能预防吗?

青少年拇外翻多数都与遗传有关,娘胎里带来的预防不了;后天发生的拇外翻,目前有下面几种预防方式,养成这些习惯,对足踝健康很有好处。

不要经常穿高跟鞋

穿着合适鞋跟高度的鞋子,一般为2.5cm左右

鞋前部需要宽一些,不要挤压脚趾

佩戴护具加以矫正预防

在家休闲时,建议多光脚走路

脚趾活动功能及脚部肌肉功能练习,包括拇趾上勾(背伸)练习,双脚抓毛巾练习及踝关节上勾(背伸)练习等

作者介绍:

魏芳远副主任医师骨与关节疾病转化研究所博士后

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擅长:1.足部畸形及发育异常:前足(拇外翻,拇内翻,锤状趾,交叉趾,并趾,多趾,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中后足(高弓足,平足,马蹄内翻足)。2.足部疼痛证候群:包括足部痛风,跖痛症,跟痛症,跖腱膜炎,足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3.足踝部退行性疾患:包括拇僵硬,中足骨性关节炎,Muller-Weiss病,踝关节炎及距下关节炎,慢性跟腱炎;4.足踝创伤及运动性损伤:包括足踝部骨折,草地趾,Lisfranc损伤,踝关节扭伤,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韧带损伤,距骨软骨损伤。5.足踝疾患的生物物理治疗:包括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及冲击波治疗各种足踝退行性疼痛病变及骨不愈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足踝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致残康复专业委员会矫形器与肢体功能重建学组常务委员,医院骨科创新与转化分会足踝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玖玖骨科不对文章内容准确性及其观点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以保障双方利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享受更多专业服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yx/10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