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60109/4756241.html
本文资料来自投中信息(国立波,刘璟琨,王丹丹)
字数,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建议收藏后阅读
年4月底,仙瞳资本与投中信息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医疗领域投融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过去一年金融业整顿的大背景下,整个股权投资行业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包括医疗产业在内的投资热度大幅降温,也同时看到资本市场对精准医疗时代的热切期待,以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持续火热。
围绕新一轮医疗产业投资,白皮书认为国内医疗产业在以下领域中存在投资机会:
第一类是具备核心技术的原研药企业。国内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并购,部分产品以原研药身份已在美国进行临床III期实验,如能获得FDA审批,将造就医药巨头。
第二类是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的医疗器械企业。具备进口替代能力不仅要求企业核心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而且要求企业采购、批量化制造能力能够满足产品所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可从二三线城市医疗市场做起。
第三类是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医疗服务企业。随着鼓励社会办医措施推进,能够提供标准化、可复制服务的医疗服务企业将会获得资本青睐。
《中国医疗领域投融资白皮书》
一
概述
(一)医疗产业现状
1.全球概况
根据Evaluate数据统计,年全球医药及医疗器械销售额合计为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医药销售额为亿美元,占合计金额的67.5%,同比增长3.5%,CAGR为0.9%。受研发难度提升、专利药到期等影响,全球医药销售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但是随着CAR-T疗法进一步推进,PD-1/PD-L1抑制剂推出,全球医药销售有望迎来新一波高速增长。
图-年全球医药销售情况
根据Evaluate数据统计,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为亿美元,占医药销售额的48.2%,同比增长4.2%,CAGR为1.9%,高于医药销售增长速度。过去医疗器械销售增长速度高于医药,但是未来三年,医疗器械行业增速稍逊。
图-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情况
2.中国概况
我国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收入增速超全球平均水平。年,我国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速10.5%,CAGR为14.2%,高于同期全球行业销售增长率。
图-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主营收入情况
医疗器械制造收入增速高于医药制造增速。从细分行业来看,医药收入占比82.9%,相比较于年下降1.3%,医疗器械销售的高增速(CAGR高于16%)正在发挥作用。
图4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细分行业
主营收入占比
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利润率不断上升。年,我国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利润为亿元,占收入比例为11.0%,高于年10.3%,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达18.6%,CAGR为15.8%,高于行业收入增速。
图5-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利润情况
医药制造利润占比回升。年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利润总额中,医药制造占比83.6%,这一比例在年前三季度上升至84.4%。利润占比大幅上升主要来自于化药制剂、中药饮片及生物药品利润的大幅上涨。
图6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细分行业利润占比
3.特点与趋势
(1)国内医疗支出占GDP比重及人均医疗支出远低于发达国家,存在提升空间
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医疗卫生支出虽然连年上升,但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例方面,我国已从年5.0%上升至年6.2%,低于OECD平均值9.0%;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方面,我国已从美元上升至美元,CAGR为13.2%,但仍仅为OECD平均值的12.9%。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之一,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消费市场,GDP占比及人均支出将进一步提高,医疗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图7年各国卫生支出占GDP之比
图8年各国人均卫生支出费用(美元)
(2)我国医疗器械销售占比较低
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仅占医药与医疗器械销售总额的21%,远低于全球49%的平均水平。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原因:1)基础技术落后。医疗器械发展水平与多种基础技术相关,我国基础技术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厂商产品水平无法与国外高端水平相比;2)研发水平落后。我国掌握核心医疗器械技术的公司不足,研发多以产品导向,而非技术导向;而且我国产学研模式缺少典型成功案例,联动较差,缺少原创产品。
(3)中国企业与国际标杆企业差距巨大
通过对国内外医药企业年营业收入数据统计发现,前十名中国医药企业的营收规模在12-23亿美元之间,与前十名国际医药企业营收差距在20倍左右。国内医药企业发展历史较短,研发力量积累不足,导致企业成长多采用并购或向产业链下游扩张等方式进行。
表1年国内外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TOP10(十亿美元)
通过对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年营业收入数据统计发现,前十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营收规模在1-12亿美元之间,与前十名国际医疗器械企业营收差距更加巨大。
表2年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TOP10对比(十亿美元)
(二)医疗产业政策环境
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各项医疗产业政策已超过条。
医疗产业政策纵览
年以来,医疗产业政策总体特点为“收放兼备”。其中,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费用控制为重点收紧领域,流通及医疗服务则为重点放开及发展领域。
图9医疗产业政策关键词
表3医疗产业政策纵览
二
医疗产业图谱及驱动因素
(一)医疗产业图谱
医疗产业主要由原料供应、药物/器械制造、流通及销售/服务终端组成。受制于技术积累等因素,我国医药行业以仿制药制造为主,医疗器械行业则以低端器械生产及出口为主,优质原研药企业与进口替代型医疗器械企业受到市场追捧;受制于体制等因素,流通领域及医疗服务终端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部分领域集中度有待提高。除此之外,CRO及第三方诊断等作为医疗产业补充环节,在药物研发与终端服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是伴随精准医疗的兴起,第三方诊断将大有可为。
图10医疗产业图谱
(二)医疗产业驱动因素
决定医疗产业的关键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社会经济及技术三方面。
1.政策因素
近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关键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范围涵盖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各个细分领域。
(1)医药工业领域。我国作为仿制药大国,于年正式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该政策的强势推进,对于加快我国制药产业优胜劣汰,改变我国医药工业重复、低效竞争的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医药流通领域。两票制的推出,简化了医药流通环节,使之前多级经销层层代理的销售模式转变为一级代理模式,彻底改变了医药流通行业生态格局。
(3)医疗服务领域,近年国家频频出手大力整治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药品招标采购、鼓励社会办医等方面,使行业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2.社会经济因素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居民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医疗和药品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消费的升级倒逼医疗产业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医药产品市场需求空间。
3.技术因素
医疗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其产业发展进度。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占比95%以上,但并非仿制药强国,主要原因为我国广大药企的技术研发实力有限所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药企综合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研发强度逐年提高,研发投入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随着我国多项医药现代技术,包括肿瘤精准医疗、肿瘤预防以及医学影像等领域迅速发展,研发技术实力的进步加速推动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进程。
三
投融资特点及趋势
(一)投融资状况
1.医疗产业VC/PE融资情况
根据CVSource数据显示,年中国医疗产业共产生VC/PE融资案例件,同比下降24.13%,融资金额约65.93亿美元,同比上升9.83%。投资机构对医疗产业项目更加谨慎,投资数量减少的同时,融资金额不降反升,整体融资向头部聚集。
医药行业C、D轮融资金额大幅提升,CRO增长迅猛,精准医疗成热门。具体来说,年医药行业的融资数继续下降,在医疗产业总数量中占比从年的57.65%降低至年的44.17%,融资金额相较于年上升50%,占医疗产业融资总额比重的73%,保持稳定。从融资轮次来看,VC阶段C轮及D轮融资金额大幅提升,其中,年C轮融资金额为17.38亿美元,相较于年上升10倍;年D轮融资金额为4.97亿美元,相较于年上升3倍。从细分行业来看,年CRO行业融资金额达11.44亿美元,项目平均融资金额达万美元,相比较于年上升超百倍及3倍;其中,专注于精准医疗的项目融资金额达10.36亿美元,占比90.56%。
图11-年医药行业融资情况
医疗器械融资以VC阶段的医学影像为主。年医疗器械行业融资数量进一步下降,占医疗产业融资总数量的比例由29.41%降至22.26%;融资金额则受融资轮次影响,下降较大。不同于年融资以PE-PIPE为主,年医疗器械行业融资以VC为主,融资金额达7.37亿美元,占比为74.67%。从细分行业来看,年融资项目以医学影像类为主,该类项目在A轮融资金额已达4.98亿美元。
图12-年医疗器械行业融资情况
医疗服务行业融资较为分散,社会办医在政策支持下受资本追捧。年医疗服务行业的融资数量出现小幅下滑,平均融资金额下降至万美元。细分行业中,投资未出现明显集中情况,但受国家鼓励社会办医及家庭医生制度影响,社区医疗类项目融资金额接近1亿美元。
图13-年医疗服务行业融资情况
从项目单笔融资金额排名来看,TOP15企业均来自于年之后,并且以医药企业融资为主,这与国内医疗产业整体融资情况相符。
表4年至年医疗产业融资案例TOP15
2.医疗产业IPO退出情况
医疗产业IPO数量创新高,但回报金额降低。根据CVSource数据显示,年中国医疗产业IPO企业39家,同比增长.75%;IPO账面回报金额约18.47亿美元,同比下降11.61%;IPO平均账面回报金额为万美元,同比下降63.03%。尽管年医疗产业创下了IPO数量新高,但账面回报金额的下降不容忽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年多数板块的平均账面回报额均有降低。除Nasdaq外,其余市场的IPO项目平均账面回报金额仅为年的25~40%。
年医药行业IPO企业数量为30家,同比上涨%,账面回报金额11.99亿美元,同比下降34.69%。IPO企业中仅再鼎医药(ZLAB.Nasdaq)账面回报金额超过1亿美元。从细分行业来看,生物医药企业整体回报最高,其以13%的数量份额占据37%的账面回报份额。
图14-年医药行业IPO情况
年医疗器械行业IPO企业数量为7家,同比上涨40%,账面回报金额4.98亿美元,同比上涨.36%,医疗器械行业再次出现IPO账面回报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华大基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