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先生有这样一句话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不得不说
老先生早就看穿世间真相!
▲
下肢生物力学改变
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
什么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呢?
一粒微小的能量输入,
经过核子链式反应的能量增长,
其产生的破坏力往往是不可预估的!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罗恩·怀特海(LorneWhitehead)在《美国物理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多米诺链式反应》。文章称,多米诺效应不仅局限于用一块牌推倒数块牌,还能以小牌推倒大牌。
我们开发了一个简单直接的实验,演示了如同核子链式反应一般的指数增长。按照怀特海的实验,如果做出第32张骨牌,它将高达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换句话说,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到。
而我们在物理治疗中也发现
足部对于整个下肢乃至全身的影响
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足部与足弓的基础解剖
▲
足与足弓
足部基础解剖
一
足部由26块骨和2块籽骨组成,构成57个关节。双脚约占全身骨骼总数的1/4。大小比例只有身体的1%,却支撑着我们全身的重量,分散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
步行时
足部承受的压力是我们体重的1.2倍
如果你要跳跃的话
足部更要承受高达体重5倍的压力!
那么,当足部的生物力学结构不平衡时,它传导和缓冲压力的能力将大大降低。为了维持平衡,我们的身体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但是这种代偿机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感觉和功能异常。足部的机能障碍会导致足部以上骨骼系统对线偏离中立位,从而导致髋膝踝骨盆、脊柱等各部分关节出现问题。
足弓的解剖、功能及形态
二
足弓的基础解剖:
足弓(archesofthefoot)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内侧足弓、外侧足弓)及横弓。
足弓的主要功能:
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
在我们行走跳跃的过程中,足弓的弹性可以缓冲震荡。
三种常见的足弓形态:
1)正常足
2)高弓足
约占12%,在运动员群体中所占比例高达20-25%,它主要表现为内侧纵弓较正常足高,足底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及足缓冲功能降低等特点。无论是先天性还是神经性高弓足,其足部损伤几率(60%)远高于正常足(23%).
3)扁平足
又称足弓塌陷,平足症。任何骨关节、肌肉、韧带、生理异常,导致足内侧、外侧纵弓和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都称为平足症。
造成扁平足的原因有很多,创伤、站立过久、类风湿性关节炎脑性瘫痪等。
△左图是正常足弓,右图是扁平足足弓(足弓塌陷)
科普:扁平足在当今社会有多普遍?
在美国,约万人(25%)的人患有扁平足,扁平足的盛行和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
数千年来人类从猎人或采集者演化到我们现在的样子,我们的祖先用双脚丈量土地,在大自然中奔跑,光着脚接触沙子、石头、草及泥土等各式各样的地表,这样的行为让我们的脚受到大量本体感觉的刺激训练,因此我们的足弓变得既强壮又有韧性。
▲
扁平足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足旋前(扁平足)
↓
距骨外翻
↓
小腿内旋
↓
髌骨位移、膝外翻
↓
股骨内旋
↓
骨盆倾斜
足弓扁平的生物力线改变可引起半月板疼痛、滑囊炎、脊柱侧弯、腰痛等等···
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解释一下
在X型腿,即膝外翻的力学分析上,存在两种看法。
看法一:胫骨是外旋的,股骨是内旋的(相对);
看法二:胫骨和股骨都是内旋的。
实则股骨胫骨都是内旋,但是由于胫骨内旋的角度要小于股骨内旋角度,
所以我们说股骨相对于胫骨内旋,胫骨相对于股骨外旋。
▲
高弓足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足旋后(高弓足)
↓
距骨内翻
↓
小腿外旋
↓
髌骨位移、膝内翻
↓
股骨外旋
↓
骨盆倾斜
高弓足同样会引起髋膝踝疼痛、腰部疼痛和颈部疼痛。
▲
ICB鞋垫在下肢生物力学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
遇到桌子放不平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当然是去垫桌子角!
同理,对于下肢生物力线功能紊乱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佩戴矫形鞋垫
△ICB应用于脊柱侧弯矫正
△扁平足矫正的前后对比
当然,除了ICB鞋垫
还可以配合日常训练来纠正下肢生物力线
这里我们以扁平足为例
举几个简单的训练方法
方法一:筋膜球训练
应用筋膜球松解足底筋膜,还可以刺激足底本体感受器。
方法二:短足训练
足底中央拱起(不是脚趾抓),幅度很小。起初不容易收缩此处肌肉,可以慢慢找找感觉。
方法三:提踵运动
前足着地,提起后脚跟,在重力作用下做下落顿地动作。维持内侧足弓的主要肌肉有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加强这些肌肉的训练对维持足弓具有重要意义
让你的关心更专业
请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哦~
好课推荐:
想了解更多下肢生物力学与ICB鞋垫知识,欢迎鎴愰兘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鍖椾含涓鍖婚櫌姝h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