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10个月宝宝竟长了对ldquo

一位年轻妈妈带着10个月的宝宝走进医生诊室,捧着宝宝胖呼呼的小脚丫忧心忡忡地说:“医生,我宝宝这双小脚是老人家说的鸭掌脚吗?”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到底传说中的“鸭掌脚”长什么样子?怎样才能发现它?怎样预防呢?长个“鸭掌脚”是否就像鸭子样一样走路?好可怕呀!

什么是鸭掌脚?

听听专业医生怎样说吧!

老人家口中传说已久的“鸭掌脚”就是我们医学上的扁平足!

扁平足又称平足(flatfoot)、平板脚、扁平外翻足等,指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状态异常,导致足内则纵弓、外则纵弓、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

1岁的宝宝脚底看起来平平的,是否扁平足呢?宝宝脚底板扁平并非病态,而是常态。

原因:

1、在婴儿时期,宝宝还没开始走路,脚底的肌肉还没有发展成弓形。

2、宝宝脚底堆积的脂肪会使足弓变得不明显,尤其是小胖墩。

3、通常两岁以前的孩子都会有类似扁平足的现象,当他们站立时脚底比较平坦。

一般而言,二到八岁才是孩子足弓发育的时候,通常在六岁时发展成熟。

扁平足症状

?走路内八字,常把鞋底内侧磨平

?常抱怨小腿后侧酸痛

?平衡能力不足,走路跌跌撞撞,因此与同伴进行动态活动时,容易失去动机及自信心

?扁平足的结构异常,使得站立时脊椎受力不平均,脊柱侧弯机率增高。

如何预防

?避免久站、长时间走路。

?多做脚部运动:如足尖运动,踮起脚尖走路;抓趾运动,用脚趾抓毛巾或者珠子;弹跳运动,打篮球、跳绳、跳橡皮筋等。

?避免过早承重:不要勉强练习走路,宝宝学走路时应适量。

?注意体重:因为胖宝宝体重偏重,足部负载过重,足部的肉比较多,如果鞋子小,肉就会挤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可能诱发扁平足。

?慎选鞋子:宝宝3岁左右后,鞋子一般在3~5个月左右就应该更换了。

据文献研究,在3-6岁的儿童群体中,赤脚的儿童群体中扁平足发病率最低,其次是穿包趾的鞋。

医学建议

1、在学步前期,多鼓励爬行,不要利用学步车或螃蟹车学走路,建议孩子赤脚行走;在学步初期,即应该穿着硬底鞋以保护足弓,预防扁平足的发生。

2、有先天性平足或遗传倾向者,幼年起即应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强其肌力,同时减少负重过度或防止疲劳;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定制鞋垫;避免六岁以内的儿童采跪坐姿势。

3、对于青少年时期已经出现扁平足(且伴有跟骨外翻或者膝外翻),单纯的矫形鞋垫对于足弓的支撑已经效果不明显,需进行矫形鞋的鞋底改制,做成左右两侧不等高的鞋跟以调节跟骨的水平外翻,将足弓所受负荷减低,再搭配定制的矫形鞋垫(定制的矫形鞋垫),对足弓进行完好的支撑。

经过一番详细的检查后,医生告诉年轻妈妈,10个月的宝宝脚看起来平平的,其实没问题,是正常发育的表现。妈妈终于如释重负!

得了扁平足怎么办?

如果宝妈们不确定宝宝是否得了扁平足,请到专业机构进行下肢生物力学评估。轻微的扁平足可以使用支持鞋垫,重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都不需要太过紧张。

医学指导

李彩霞

科室:儿保科

主诊:小儿神经康复

职称: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十多年。具有扎实的儿童保健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擅长儿童疾病的诊治、儿童早期智能开发和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曾到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中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小儿神经康复,对儿童脑瘫、脑炎后遗症、运动、语言发育迟缓、吞咽构音障碍、斜颈和步态异常等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供稿:儿保科

编辑:宣传健教科

审核:李彩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hz/15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