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骨盆变宽,髋关节(股骨头)突出
造成骨盆移位、外扩变宽,常见原因如下:
1.不好的姿势,例如:翘脚、长时间盘腿。
2.怀孕生产期间的骨盆变化。
3.长时间久站的工作型态。
4.意外事件,例如:跌倒、外力撞击、错误的整脊或整骨
骨盆移位的问题,有两个理论可以参考,Flury的倾斜(tilt)与平移(shift)与Sultan的内旋/外旋模式(internal/externalmodel),Flury的理论著重于骨盆的倾斜(tilt)与平移(shift),而Sultan的理论则是源于颅荐骨系统中的主要呼吸机制(primaryrespirationmechanism)。
Flury的理论(1)regularinternal:骨盆在结构上,偏向前倾后移(anteriortiltposteriorshift)。
特征:
1.髋关节向后栘,上半身向前。
2.此种体态的肌肉作用,最主要来自于髋关节伸直肌与竖脊肌。
3.胸椎后倾(tiltsback),换言之,上半身的重量会坐落于髋关节而不是耻骨。
4.腹直肌紧绷,造成胸腔往下,耻骨往上。
5.鼠蹊区域、腰椎竖脊肌为主要紧绷区(primaryshort)。
6.髋关节伸直肌(直达lumbodorsalfascia)、胸椎竖脊肌,特别是上背部、腿后腱肌群、股四头肌、比目鱼肌,为次要紧绷区(secondryshort)。
(2)lockedkneeinternal:骨盆在结构上,偏向前倾前移(anteriortiltandshift)。
特征:
1.骨盆前倾程度较regularinternal小,。
2.膝关节过度伸直(hyperextension)。
3.小腿相对于大腿向后栘。
4.以这种体态而言,筋膜组织在站姿上提供最大的支撑。
5.通常胸腔平(flatchest)中胸椎后凸(middlebackkyphosis),最大的脊椎弧度出现在腰椎。
6.主要紧绷区(primaryshort):下腰椎竖脊肌、膝关节前方区、髋关节屈肌、胸腔(flatchest)、股四头肌末端、胫前肌
7.次要紧绷区(secondryshort):中胸椎区域(middleback)、腹壁(abdominalwall)。
8.膝关节过度伸直的站姿,有可能来自于习惯而非结构上的受限,因此须配合姿态训练(posturaleducation)。
Sultan的理论内旋(internalmodel)
外旋(externalmodel)
头颅外观:前后径与左右的差异。
前后长与左右窄
前后短与左右宽
枕骨外观:
枕骨突出
枕骨较平
脊椎弧度:脊椎前凸(lordssis)与后凸(kyphosis)的差异
弧度明显(Strongcurves)
弧度不明显(Flatcurves)
骨盆外观:由后方观察
洋梨型(widetubs)
苹果型(narrowtubs)
股骨旋转:需从动作中观察
明显内旋
明显外旋
下肢:
O型腿(genuvarus)加上扁平足
X型腿(genuvalgus)加上高弓足
骨盆调整,除了对骨盆做处理外,还需针对个别上的差异做调整,骨盆移位通常是变宽,但源自于个人习惯性的动作模式也会影响调整后的效果,必须针对这种状况一并处理。
闗于肌肉收缩模式的影响:
(1)短伸肌模式会增加大腿与小腿外侧筋膜张力,使得膝关节向内,距下关节(subtalarjoint)成旋前姿势(pronationposition),重力产生的压迫力将着重于膝关节外侧。
(2)短屈肌模式会增加大腿与小腿内侧筋膜张力,使得膝关节向外,重力产生的压迫力将着重于膝关节内侧,这种模式会出现于个案站姿或走路时。
短屈肌模式另外又细分两种情况:
1.收缩型态(contractedtype):肌肉紧绷且肌张力高(hightonus),当个案在平躺姿势下,通常可以发现颈椎、肩关节、腰椎留下空间,且肋骨之间的活动度低。
2.塌陷型态(collapsedtype):肌肉紧绷但肌张力低(lowtonus),当个案在平躺姿势下,原本站立时的驼背姿势,胸椎的弧度会自然变小,且肋骨之间的活动度受影响的程度较小。
注意事项:
1.处理骨盆移位,随着次数而更明显改善,但平日的姿势要随时注意(ex坐、站姿),才不会让骨盆又回到错误结构。
2.依各人情况不同去教导如何训练骨盆底肌肉的弹性及张力,运动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