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正在彻底改变中国医疗健康的市场格局。
经此一疫,医疗预算、市场模式、研发创新等行业关键要素势必受到冲击。
没人知道这场危机将持续多久,但危机结束之后的世界必定不同以往。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活下去是短期的唯一目标!
5月21日,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医疗界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加速医药行业转型升级、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医疗新基建等成为热门话题。
借此机会,医趋势邀请了十二位全球医疗商业领袖,在“下一个新常态”来临之际,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谈谈对中国医疗行业的看法和建议。
(排名不分先后)
T张轶昊
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GE医疗
在防疫常态化的重要时刻,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无疑为各行业重启和中国经济全面复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GE医疗中国自始至终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未来,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国产智造和创新势能,加速数字医疗与智能应用的开发落地,升级医疗服务“工具箱”,跑出中国式加速度,助力医疗“新基建”和主动预防型公卫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中国政府能够进一步投入医疗和公共卫生建设,加大对智能医疗应用场景的扶持力度,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国内外企业在更为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之下,共同进步、并肩发展,凝聚合力,更好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GE医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片热土,中国的医疗健康生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也同样需要整合全球的创新资源和智慧。
何国伟
全球执委会委员、大中华区总裁
飞利浦
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之时,两会的召开对于特殊时期下的经济发展走向和在华企业运营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十分期待政府能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健康科技创新等方面,继续推出有力举措。
在应对疫情中,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展现出强大潜力和良好发展势头。这一趋势将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延续。
飞利浦正在积极推动健康科技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未来,我们将加强与本地生态系统的紧密合作,继续创新与人才投入,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痛点,为中国健康医疗系统的转型创造价值。
贺恩霆
中国区总裁
赛诺菲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之一,赛诺菲积极支持国家在健康领域的五大战略目标以及对五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指引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医药健康领域的投入,提升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增加慢病管理和防控的投入,特别是在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管理方面,从而更好惠及慢病患者。
第二,建议提高全人群疫苗接种率,提供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
第三,建议完善对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通过建立多方共付机制提高治疗费用可负担性,让更多的罕见病患者获得救治,且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第四,希望在未来制定政策中能充分考虑和兼顾创新产品的可及性、产品价值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并确保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尊重和体现。
季礼文(JulioGay-Ger)
中国总裁兼总经理
礼来
年伊始,中国和全球各国都面对着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国政府在这场疫情中高效及时的防控和全方位资源的调动举世瞩目,并取得了疫情防控的优异成就。
两会期间,医疗卫生制度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与加强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我们期待并建议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
政府进一步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促进国内外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促进医药领域的创新研发。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乃至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增进创新药品的可及性,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提供,将高效便捷的产品,更好地惠及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患者。
作为跨国企业,我们也愿意秉承“植根中国、造福中国”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单国洪
中国总裁
武田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然而中国政府坚持深化对外开放,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将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国策。
从当下和长远来看,中国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创新始终位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医疗卫生领域更是如此。
坚持创新是未来中国医疗健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更加坚定了像武田这样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生物制药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我们已经开启了“加速度”发展,建立了从新药开发、药物生产到市场化的全方位布局,专注于肿瘤、罕见病、消化、血液制品等疾病领域。
未来5年,武田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我们相信随着武田制药的创新药物更快、更多、更及时地进入中国市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张珺
大中华区总裁
波士顿科学
两会的召开,展现出中国政府对控制国内疫情及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心。
我们期待政府加大对公众健康和医疗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