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必背条文病因与发病篇

病因与发病篇

1七情内伤:

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②《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

③《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2饮食劳倦

①《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②《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③《素问·五脏生成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脉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④《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⑤《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⑥《素问·宣明五气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经络病机篇

1经络的气血偏胜偏衰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足阳明胃经

2经络的气血逆乱

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厥气上逆则霍乱[足太阴之别]。

3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是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

4经络的气血衰竭

①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②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瞏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③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喜惊喜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

⑤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憔而终矣。

⑥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hz/11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