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世恒(化名)今年83岁,在他朴实的外表下留下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还有作为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戎马岁月的记忆。樊世恒17岁当兵,年, 时期,只有19岁的樊世恒走上了战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受伤是家常便饭。樊世恒就是在炮弹“开花”时,碎片崩进了他的左脚。“当时医疗条件不允许,弹片没取出来。”樊世恒说。复原以后,樊世恒回家务农,过着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但前几日,樊世恒突然觉得左脚拇趾、食趾、中趾疼痛、麻木,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樊世恒身体一直很硬朗,没啥毛病,这下突然连走路都成了问题,这可急坏了樊世恒。樊世恒仔细回想,是不是多年以前的弹片留下的“后遗症”?为了打消这个疑虑,樊世恒和家人来到我院进行检查。83岁的老兵精神矍铄手足显微外科主任田宽亮看过樊世恒的X光片表示,樊世恒所受的是“火器伤”,从片子里看出食趾、中趾中间有小片的弹片留存,有可能是造成脚趾的麻木、疼痛的原因。“它的存在是一个历史的记忆,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记忆。如果不是它带的我脚疼,这辈子我也不会把它取出来的。”说到脚内存留的弹片,樊世恒这样说。田宽亮(中)和助手们仔细寻找弹片
10月10日,早上9点樊世恒进了手术室。由于樊世恒年龄较高,麻醉这一关由麻醉科主任徐步清亲自把关。一边进行手术,徐步清主任一边询问老人的感受。“难受不难受?”“没事,感觉挺好,喘气也很顺。”简单的对话透露出对老人深切的关怀。
田宽亮主任手术中
由于弹片较小,即使是看着X光片,也需要仔细的寻找。经过20多分钟的寻找,小小的弹片终于出现在田宽亮主任和两位助手的眼前。“就是这个小碎片,终于取出来了。”看着取出的弹片,医护人员也松了一口气。但取出弹片只是手术的 步,接下来还要把“弹道”穿过的坏死合并感染的组织进行清除。
取出的弹片
术后,田宽亮主任介绍说,樊世恒老人是由于弹道疤痕压迫足底神经导致脚趾麻木、疼痛,以至于影响行走。装在“针管”里的记忆
樊世恒还保留了取出的弹片和坏死的组织,看着这些,他也会想起那段峥嵘岁月。樊世恒的孙女说,爷爷平时话不多,也很少讲跟那段战争有关的故事。只是每次得知同村的老兵去世的消息,他总是忍不住叹息。
樊世恒说在他身上这 的关于战争的“纪念品”现在不复存在,但他并不会觉得遗憾。“到了我们这个岁数,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取出的是一小片弹片,但带来的却是健康和希望。”田宽亮:
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现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
昆区政协委员,华北手外科学会青年委员,包头市昆区总工会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显微外科学会委员。
擅长:
(1)手部、足踝部及上肢先天及后天畸形、功能障碍的矫形及功能重建。(2)四肢神经、血管损伤的修复及功能重建。(3)四肢创面的修复。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间,对于小儿多指、并指、前臂旋转功能重建、上肢五大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以及马蹄足、高弓足、扁平足矫形等先天及后天畸形的诊疗水平处于自治区 地位。
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全科工作人员先后攻克拇(手)再造术、断肢断指再植术及游离皮瓣和逆行岛状皮瓣术、神经血管移植搭桥术等游离组织组合移植术等多项技术难题,在四肢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一大批患者摆脱了重度伤残的灾难,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先后在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文章受到国内同道的重视和好评。
李紫萱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