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m.39.net/pf/a_4579215.html常说手相可以反映一部分健康状况,其实脚上的骨骼、肌肉等组织,跟心脏、大脑血管等器官有一定联系,夏季暑期湿热,还是脚病的高发期,因此经常观察自己的双脚,能帮你及时发现许多疾病信号!脚抽筋缺乏营养素运动时拉伸不充分、姿势不当容易造成脚抽筋。如果经常脚抽筋,可能是缺乏钾、镁和钙元素等营养元素的表现。大脚趾突然变“胖”警惕痛风关节上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这可能是痛风、关节炎、感染和外伤所致。若老人若脚趾增大,并伴有脚趾外翻,并且症状持续,可能是拇外翻。指甲发黄当心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癣可能出现大脚趾甲厚重、发黄,并可波及全部的脚趾甲甚至手指甲,发出难闻的气味,颜色变深。糖尿病患者、循环系统障碍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感染此病。脚发麻查查血糖除了过度行走、骨质减少、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失等会导致脚痛,它还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表现。神经系统对高血糖很敏感,过高的血糖使神经系统代谢异常,导致神经纤维肿胀、变性,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脚痛、脚麻等症状。其中,疼痛多为烧灼痛,麻木感好像穿着袜子的感觉,最好及时前往内分泌科查明病因。脚底发冷查甲状腺一般来说,女性的基础体温略低于男性,肢体末端也会常觉发冷。许多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也会导致脚发冷。此外,甲状腺是调节新陈代谢和体温的器官,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时会导致肢体末端感觉冷。40岁以上女性若有长期脚冷现象,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不足所致,需及时就医。足跟疼可能是足踝病足踝疾病既有先天发育问题,比如高弓足、扁平足、拇外翻等,也有慢性劳损引起的症状,以足跟痛和足底筋膜炎最为常见。可以说,90%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很多年轻人都有这两种足部问题。
足跟痛多由骨刺、运动劳损等造成,也与常穿薄底鞋、高跟鞋、松糕鞋、雪地靴等有关。
脚踝肿胀
可能是肾病
一旦肾脏工作失常,体内积液难以及时排出,会导致浮肿,而脚部肿胀最为明显。
脚趾无毛
外周动脉疾病
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很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肢体末梢没有获得充足的血液)所致。
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脏病或中风的重要警示信号,因为腿部动脉堵塞通常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堵塞有关。
01
高抬贵脚
促循环每天将双脚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液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02
温水泡脚
舒筋骨泡脚是一年四季都要坚持做的事情,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甚至可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方法:
泡脚水温以40℃为宜,10~15分钟就行,能舒缓脚部的不适感,促进脚踝和小腿的血液循环,舒展筋骨,改善下肢的僵硬感。
注意:有些患有皮肤病或糖尿病、静脉曲张等疾病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03
光脚瑜伽
增脚肌平时可以做做光脚瑜伽,努力用脚去练习拿笔、拿石子,或者用脚夹毛巾等。可以有效增加脚部肌肉,更好的支撑身体,改善足底筋膜炎。04
脚踩网球
解疲劳用网球刺激脚底,可缓解脚部疲劳,适合走路较多和久站的人。此动作可帮助伸展足底筋膜,使之恢复弹性,还能按摩痛处,缓解脚部疲劳。方法:
将网球沿脚跟一直滚至前掌,重复滚动5~10分钟,力量不要太大,感到轻微酸痛即可。
05
脚底穴位
养五脏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关联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常按摩脚底的穴位,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疏通经络。例如:
按压脚后两侧的太溪穴和昆仑穴可缓解足跟痛,有助于滋阴补肾;
常按涌泉穴,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防病能力。
06
穿对鞋子
护脊椎不合适的凉鞋、人字拖、高跟鞋等会导致脚变形,从而对人体的内脏功能产生刺激。例如:
大拇指因穿鞋不当受挤压,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头部功能;
大拇指内侧畸形还可能会伤害脊椎、影响人体的甲状腺功能等。
一双适合中老年人穿着的鞋首先鞋的长度要比脚长约1厘米,鞋宽度也要合适,站立时趾间才不会相互挤压引起不适,否则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脚部变形。07
脚部保暖
防胃痛中医认为“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足部受凉影响气血的运行,易引发胃痛、腰腿痛等病症。建议注意脚部保暖,避免脚部被冷风直吹,下雨时最好穿雨鞋。即便是夏天,也应尽量穿双薄点的棉袜或透气性好的丝袜,在皮肤和鞋之间建成一道“屏障”,避免脚部受凉。▼往期精彩回顾▼◆被世卫组织拉黑的“三高天敌”,你可能还在吃!◆“三伏天”避开这些养生误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