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跑鞋,最怕“跟风”和“凑合”
鞋子不合脚
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
还会增加在运动奔跑过程中受伤的隐患
再贵也只能当摆设
可怎么选择合适的跑鞋?
这件事儿别问别人,还是你的脚最了解!
测量双脚数据
不同品牌在鞋码的标准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消费者在购买不同品牌的跑鞋时会对选择尺码产生困惑。而掌握自己双脚的数据,才能在选码时立于不“错”之地。
测量方法一
很多运动装备专卖店都有专门的3D量角器,扫描就能得出结论。
测量方法二
手动测量,需要纸,笔,软尺。
1、赤脚在纸上,用笔画出四周边缘,画出脚的轮廓。
2、将脚趾最长点与脚跟突出点链接,成直线,来测量亮点距离,此为脚长。
3、将脚掌左右侧练成直线。测量出它的宽度。
4、软尺在脚跖骨,绕一圈,来测量围度。
测量了自己的脚部数据,就可以对照相应品牌的尺码表来进行选择,也可以将数据报给客服让他进行更专业的推荐。
TIPS:
每个人双脚大小会存在略微差异,最好左右脚皆进行测量;
在购买跑鞋时留好余量,选择运动跑鞋,尽量买比脚长多5-10mm的尺码;
确定脚落地状态
确定双脚落地状态,首先要了解自己双脚的足弓类型,最快速、最简便的测试方法就是“湿脚测试”法。
浸湿脚掌,印下脚印
在脚印中部看到一半的足弓,就是正常足弓;如果脚印外侧狭窄,几乎中断,且足弓内部空间很大,属于高足弓;如果在纸上看到完整的脚印,饱满清晰,就属于低足弓扁平足。
接下来,就可以从足弓类型判断出自己跑步时脚部的落地状态,同时匹配适合的跑鞋类型。
正常足弓——缓震型和支撑型跑鞋
正常脚型的跑者在跑步时,脚跟和脚尖,都是在同一线面上的,在跑步时通常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向内侧滚动以减缓冲击力,最后过渡到全脚着地。拥有这种脚型且体重正常的跑步者从运动力学上讲是高效率的,适合缓震型和支撑型跑鞋。
高足弓——缓震型跑鞋
高弓足脚型跑者跑步时主要是脚外侧使劲,发力的部位也集中在脚跟,脚外侧,所以在跑步的时候,鞋子的外侧磨损会比较严重一些。这样的跑者,速度不会太快,没有脚底支撑,所以,没有一定的缓冲性。所以高弓足的跑者,选择缓震型跑鞋更适合。
低足弓扁平足——稳定型跑鞋
低足弓扁平足人群,脚跟和鞋子内侧,是乏力的部位,鞋子这些部位常常磨损严重。在脚内侧受力,所以在跑步的时候,会比较累,因为脚部稳定性差,所以,可能会影响跑步的速度。这种情况的跑步人群适合选择控制型、稳定型跑鞋。
最后贴心小提示,实体店选鞋最好选在下午3点左右,那是一天中脚最胀的时候,如果上午买鞋,尽量要选宽松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