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韶话47南京最好的早点店,40年

说起芳婆糕团店,那在南京吃货们的心中绝对是地位相当高的,它甚至被称为南京最好吃的早点店。现如今更是成了外地游客来南京必打卡的小吃店。都知道芳婆是家老店,但到底开了多久呢?据说上世纪70年代芳婆就已经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糕点了,不过那时只卖蒸儿糕,后来有了门店后才慢慢增加了很多小吃的品种。不少人说芳婆是他们从小吃到大的店,事实上芳婆承载的已远远不止是一代人的记忆了...……

图文

网络

年,新婚一个月的芳婆为了照顾瘫痪的公婆,从溧水老家来到了南京城里,这个刚开始什么都不会的农村女人慢慢在南京城里安定下来。

生产队每月给八块钱,女儿和儿子的相继到来,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在溧水老家,丈夫不仅要操持农活,还要照看年迈的爷爷,无法来城里帮助芳婆。无奈之下,芳婆只好在照顾孩子和公婆之余,开始走街串巷地卖毛娃吃的“蒸儿糕”,一直卖到公婆过百后……

△什么时候有了店面?

▼当她准备离开时赶上改革开放,周围的邻居和地方领导都劝她留下来开店。就这样,芳婆决定留在城里并开始学习各种手艺,一步一步开始了她的开店生涯。提到这段过往,芳婆忍不住感慨道:“当初本想照顾完公婆就回去,没想到一待就是四十年”。

刚接触这一行的芳婆连烧煤炉都不会,是住在后院的一位周奶奶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教芳婆如何引煤炉和烧煤,芳婆学会了之后,周奶奶不放心,依然每天坚持陪她一起早起,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四十多天。

芳婆还提到另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老乡,这位老乡当时在街头卖蒸糕,芳婆便跟着他学习做蒸糕、卖蒸糕。没多久,芳婆已经做的得心应手,老乡便让她自己边做边卖,收摊时芳婆才发现老乡已经不在身边,等到回家后得知这位老乡是因为家里有急事所以不告而别。

说到此处,芳婆抑制不住地留下了眼泪“听到他走了我坐下来就哭了,我在想我明天怎么办”,问到之后是否见到过这位老乡,芳婆哽咽着说“再也没有见过了”。

芳婆糕团店的乌饭团的米尤为出色,注意这不是紫米,是用“乌饭叶”捣烂后的汁液浸泡糯米,要是能赶上刚出锅的乌饭团,是最幸运最好吃的啦。口感方面,一口咬下去,一股淡淡的清香在嘴中弥散开来,米的韧劲儿增加了不少好感,而且非常管饱,可以说非常满足了。

芳婆糕和芳婆粽。口感糯香,又不会甜腻,看着像绿豆糕,吃起来软而不粘芳婆粽有三四种口味,类似肉粽,米香料足,唇齿留香。意外的收获是酒酿,用塑料袋子装的两个腌制好的圆圆的酒酿饼(类似醪糟),米饼因为酒的沉浸,本身很软,可轻轻一咬,微微的酒香刹时在舌尖欢跃起来。

酒酿圆子也是相当有特色,酒香伴随着糯米圆子的清香,在咀嚼的一瞬间展开。还有这家的酸辣汤,正宗的酸辣汤类似淀粉勾芡各种配料,口感很细腻,没有任何杂味,好评!

△做好早点有什么秘诀?

▼在与芳坡短暂的交谈中,韶妹理解了顾客慕名而来只为尝一尝芳婆早点的坚持,而这也是芳婆糕团店四十年如一日受欢迎的缘由:第一,货真价实。乌叶剁碎要泡一夜,糯米在泡六七个小时,几块钱的乌饭,要花一天的时间来做。第二,匠心。除了小元宵是机器做的,其他的食品都是阿姨和师傅们手作的。第三,坚守。四十年的坚持并只有表面上的风光,背后的心酸与艰苦只有其中的人才能体会,但是芳婆表示她会坚持下去,做到自己做不动的那一天。

对于店铺未来的发展,芳婆直言自己没有开分店和扩店的打算,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做的是米制品行业,所有食物都是现做现卖,开不起来分店,另一方面她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食物的质量,做出更多更好的食物来回报给顾客。

芳婆,是一个人,也是一家小店。店如其人,淳朴、实在、平凡而又不简单。样样都是招牌,点什么都不会出错。40年,芳婆与她的店一起,见证了南京的变迁,陪伴了一代新老南京人。提到王府大街,人们总会津津乐道,那里有个芳婆……

「全民韶话」45?87岁南京婆婆的五香蛋

「全民韶话」46?年第一场雪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yx/15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