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如皇冠。而诗词,是这尊皇冠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将诗词谱上旋律的习惯,鼓乐诵之,琴瑟咏之,以流动的乐章,传扬笔墨风采。到21世纪,年轻的听众们,依然对和诗以歌的作品充满兴趣——除了朗朗上口之外,这些作品还能带我们于历史长河中畅泳,品味经典、见证传奇。谈及“和诗以歌”,相信很多人和阿球一样,会在第一时间想起央视推出的一档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作为唯一一档囊括星光奖、白玉兰、亚广联三项大奖的电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从年开播以来,一直是许多观众心中的“宝藏节目”,也成为年轻观众与经典文化之间的一道重要桥梁。年,它已经播到第四季了。全新一季节目,除了延续前三季“和诗以歌”的模式之外,还开启了“致敬英雄”的全新主题,充满沉浸感的3D立体音乐,也全方位提升了观众们的视听体验。
节目开播以来,出现了非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谭维维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以柔情的吟咏与大气的抒怀交织,歌唱着毛主席对亡妻杨开慧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的悼念,让隽永绵长的思念与胸怀天下的豪情跨越时代,铸就动人乐章。
金志文与青年钢琴家万婕旖怀揣这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重现了记录抗美援朝历史的经典老片《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婉转悠扬的琴声缓缓流淌,闭眼就仿若置身于祖国的秀美画卷之中;金志文的激昂演唱,则为这首震撼人心的曲目,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与澎湃朝气。一贯的高水准与创新意识,让这一季节目延续了《经典咏流传》的高口碑,并且再度打破传统与年轻世代的壁垒,频频登上热搜榜前列,在各大平台刷足了存在感,留下不少大热现场。今天,阿球就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的5段出圈现场吧:1
谭咏麟《定风波》(第一期)
作为一首记事抒怀之作,《定风波》是苏东坡在因“乌台诗案”被贬之后写下的。尽管处境颇坚,但他仍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泰然坦荡,表达着自己身处逆境之时,依然不惧、不馁的旷达心胸。历经风雨,仍不畏坎坷;竹杖芒鞋,依然能走出人生快意,此即为一种英雄情怀。刚刚度过70周岁的谭校长,为了向自己心中的英雄致意,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以普通话+粤语改编了这首《定风波》。面对一首经典作品,谭校长的《定风波》并未因循守旧,而是做出了更具现代感的演绎——飞扬的电吉他、节奏感明朗的打击乐,尽显少年之气;清朗、曼妙的木吉他与弦乐,则诠释着灵魂世界的通透、泰然。更令人惊喜之处,在于歌曲间奏加入的摩托车飞驰音效采样——即便没有马蹄之声,你却能在摩托车的马达声里,听到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充满现代感的编曲,让古与今的对话在舞台上发生,一首古典诗词的魅力就这样跨越时间的藩篱,抵达了年轻听众的耳畔。也正是因此,节目播出后,这段《定风波》不仅成为了刷屏B站的名场面,还连续霸榜QQ音乐综艺新歌榜6周——很多年轻网友听完之后,都说在其中听到了东坡先生的影子。仿佛,谭校长唱的不止是苏轼,也是年过七旬依然壮心不已的自己。2
央视boys《青春》(第二期)由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组成的限定男团“央视Boys”,曾经在《经典咏流传》第三季的舞台上合唱《岳阳楼记》,成为当季节目的高光舞台。在这一季《经典咏流传》中,“央视Boys”再度合体,以一首《青春》向中国青年的偶像李大钊致敬。年,27岁的李大钊目睹万物勃发的春日,由“季节之春”联想到“家国之春”,遂起心动念,写下了这首《青春》,并投稿到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新青年》,被选为杂志的第二篇“发刊告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钊以这样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鼓励青年人们行动起来,救腐朽衰颓的国家于危亡之间,为建设朝气蓬勃的国家而奋斗。《青春》的发表,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唤醒了无数青年,也唤醒了一个时代。此后,李大钊担任《新青年》编辑,又在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改造图书馆,动员广大青年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在革命期间为诸多爱国人士提供支持。年,38岁的李大钊被捕入狱,从容赴死——尽管离开得太早,但他早已为中华人民的解放事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青春》问世年后,“央视boys”为致敬这位青年偶像将这首歌带上舞台,以昂扬奋进的弦乐和鼓点,还原作品中“江流不转之精神,屹然独立之气魄”。四位加起来有多岁的表演者,以不老情怀唱《青春》之隽永,尽管致敬的是年前的青年偶像,但《青春》之中不灭的热血,却同样令如今的年轻人热血沸腾。节目播出后,这段表演在各大平台上掀起了极高讨论度,在微博、抖音等9个平台上斩获了21个热搜。通过这群“老男孩”的表演,许多观众们意识到——所谓“少年心气”,不该为年龄所局限,无论年岁几何,只要心中的火光仍在燃烧,依然可以以青春之姿照亮世界。3
李健《君子行》(第五期)在《周易》之中,有两句被后人奉为圭臬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年,梁启超先生受邀到清华演讲,引用了这段卦辞,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在民族危亡时刻发愤图强,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自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的校训,滋养着无数清华学子。在自然的刚劲运转之中,它同样已经嵌入诸多国人的灵魂中,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这所有人在艰难困苦的时刻,学会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年,正值清华建校周年,李健为校训亲自谱写旋律,并在其中注入了诸多个人见解,创作出了《君子行》这支单曲,单曲发行之后,人气持续高走,在QQ音乐人气榜上霸榜长达90天。究其原因,“内涵”和“共鸣”是不可或缺的。编曲上,它以战国时期的八音揭开作品序章,让听众们随着配器穿越至周易诞生的年代。而后,琵琶、吉他、架子鼓渐次响起,在多变的层次中,实现由古到今的流变与传承。李健温情却不失力量的歌声,一以贯之,则代表着千百前来始终不变的君子气节。这段表演,不止做到了经典与现代的交融,也让各地大学的学子深感触动。不管是李健在歌词中表达的“这些密语如同祖先星光般存在,未来的人回归它才会有未来”,还是岁的翻译大师许渊冲勉励年轻人要“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绝顶,永远不停”,都成为年开年期间学子们相互传播和自勉的名言金句。让哲学性与人文关怀贯穿于节目之中,取代了枯燥的说教,《经典咏流传》无疑找到了一种与年轻人对话的良好方式。4
吴彤《满江红》(第六期)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战功彪炳的伟大将领。他天生神力,不到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勤奋好学,反复精读《左氏春秋》和各类兵书;他爱国爱民,为百姓乐业、国家安定多次从戎,奋战沙场;他用兵有术,常常在劣势之中出奇制胜,令敌军留下“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赞叹。但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在难敌朝堂之内的风起云涌,在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其班师回朝时,只能忍辱负重,留下一声长啸,和一句“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的叹息。《满江红》正是他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与炽热情怀的凝练之作。上阙写山河破碎、前功尽弃的苦涩与愤怒,继而表达了不懈努力、建功立业的决心;下阙运转笔端,抒写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也表达出收复家国、重整山河的强烈意愿。曾经两度获得格莱美奖的音乐大师吴彤,在轮回乐队时期就曾经和成员们一起改编过这首词。此次,二登《经典咏流传》舞台,他依然选择和乐队成员们一起改编了这首《满江红》。这一次的改编,依然是以饱满的配器呈现壮怀激烈的气魄。唢呐、琵琶、键盘、吉他、贝斯、鼓,六种乐器在一首歌里激昂交汇、奋勇发声,民乐与摇滚乐相融,让民族精神与慷慨情怀凝结。节目播出后,这段表演在社交网络上好评一片,许多年轻人通过吴彤的表演,感受到了音乐的高级表达形式,知名乐评人耳帝听完也表示:“直观地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淬炼,有沉淀也有沧桑。”在流行与经典的交汇之中,这首《满江红》也指引我们心怀热血,为报效家国而奋斗,为中华之崛起砥砺前行。5
许嵩《昨夜书》(第九期)作为备受年轻听众喜爱的唱作人,许嵩初登《经典咏流传》舞台,为大家带来了改编自岳飞的词作《小重山》的作品《昨夜书》。尽管同为抒怀之诗,但与《满江红》的壮志满胸、肆意挥洒不同,《小重山》以一种沉郁低回、含蓄内敛的姿态,表达着词人内心的孤愤之情。在绍兴八年,赵构为求和,不顾一任忠臣的反对,任秦桧为右相,与金接通关系。秦桧在“和谈”中跪叩金使,并允诺南宋将成为金国的藩国,年年上供、岁岁称臣。此等卑躬屈膝之举,与岳飞保家卫国的初心相去甚远,但屡屡请战的他,惨遭皇帝猜忌、冷待,一代名将,只能在夜里独自叹息,写下这首《小重山》。《小重山》文风内敛,比喻蕴蓄、借景抒情,曲折地表达着岳飞的芜杂心绪。上阙,是午夜梦回、绕阶独行的清冷孤寂;下阙,是壮志未筹、难觅知音的苦闷郁结。而许嵩的改编,同样以清简、内敛的姿态,将岳飞当年的心绪重现。丝弦之声如夜月洒落,梦中的马蹄达达与略显凄楚的人声相交汇,萧瑟难言。节目播出后,许嵩的《昨夜书》在QQ音乐上线,人气乐力值近万,位居第一——对于更多年轻听众而言,这段表演打破了他们对“英雄”的刻板印象,将一个难掩脆弱、有血有肉的英雄带到了大家面前,发散出更加动人的人性弧光。看完这5段出圈现场,我们会发现,《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能够出圈,令无数听众们产生共鸣,不仅是因为悦耳、动人的作品。更重要之处,是通过这些舞台搭建起了与年轻观众之间的桥梁。谭咏麟的《定风波》,以70高龄诠释身陷低谷、心中泰然的旷达心境,以坚韧的灵魂,延长了“少年心气”的生命;“央视boys”的《青春》,跨越年的时间刻度,将不同时代的青年心声连接;李健的《君子行》,以清华学子的身份,将校训温润吟咏,传承水木清华之风骨,为青年学子们呈现了榜样的力量。再加上沉浸感十足的3D音效,同样是为了让早已习惯现代科技的年轻群体,以崭新的、更具实境感的状态,感受英雄魅力、浸润芳华,让“音乐”与“诗歌”的交汇,释放了1+1>2的能量。在抚触时代脉络、传递正面能量之余,它也让年轻观众们看见了新意与惊喜。5月9日,本季节目已然完结,但75位传统人、56首经典曲目,却与年轻观众们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对话,同时,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因子滋养着每一位观众。未来,势必也会有更多年轻听众,通过这档节目,发现经典、爱上经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