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龄前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非常好的途径,不过,你真的会给孩子读绘本吗?
在亲子共读方面,以及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方面,家长普遍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目的和方法的错位。
亲子共读不纯粹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阅读能力不等于听故事的能力。儿童阅读应该旨在提高孩子的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五个方面的能力。
接下来这篇文章,您将了解:孩子阅读启蒙会经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选书原则、共读技巧、阶段重点等内容。
处于不同阶段的孩子对于阅读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下面会对四个阅读阶段进行说明,看一下您的孩子处于哪个阶段,以及如何在整个过程帮助您的孩子增强阅读技能吧。
01
第一阶段:翻书期给孩子引入阅读的概念
翻书期是孩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当宝宝可以稳当地坐在妈妈或爸爸的腿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带着孩子阅读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能进行真正意义的阅读,一开始拿到书会啃会撕,但是坚持共读后,他的头脑会有书本的概念萌芽。
?此阶段重点——尽早固定时间阅读
在孩子还没有主动选择的能力时,优先植入阅读的概念,当他再大一点,面对刺激直观的电子屏幕的时候,他已经有了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自然不会那么轻易被吸引走。
第一,帮孩子建立书本的概念。
第二,培养他对书的兴趣。
如何帮孩子建立书本的概念呢?
可以选择一些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书。比如他在书本上看到奶瓶、布娃娃等,发现自己也有一样的,就会去留意和观察书中的图画与现实生活中的东西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这个时候,孩子书本的概念就出来了,这也是孩子阅读启蒙很重要的一步。
当孩子书本的概念一旦萌芽之后,就不会再把书当作一般的玩具来玩或者拿来啃咬。他会察觉到这是一个特别的东西,会期待随之而来爸爸妈妈跟他的一个互动。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观察到宝宝看到书会特别兴奋,家长一定要当回事儿,不要敷衍孩子,跟孩子讲故事,陪他玩儿,让他摸摸书,翻一翻书。
可以把书里面的图联系生活中的东西指给孩子看,就跟玩游戏一样,这个时候其实孩子的阅读就已经开始了。
那么如何培养宝宝对书的兴趣呢?
可以选择一些互动性强,并且安全、无毒的书。
很多的宝宝书都设计得很好,例如里面有小机关可以翻开来,看看后面藏了什么,好比说在书里会有一张床,床下一翻开,有只小猫躲在里面之类的,孩子打开会觉得很惊喜;甚至有的地方按了会有声音,有的还有香香的味道。
另外翻书期和小宝宝共读的时候,要把握三个原则:多感官投入、要有互动,多次重复。
用宝宝能听的懂的方式互动,让他参与进来有事可做;
多感官投入。就是听、闻、摸、看,用宝宝做到的方式进入书本的世界;
多次重复。可能宝宝一本书会看很多次,你不要觉得烦哦!宝宝正是在重复中熟悉当中的概念和语言结构。
这个阶段家长不要期待过高哦!因为宝宝这时的注意力短暂,可能看一会他就不看了,这都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每天固定时间,读上几分钟,将这种阅读变成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即可。
02
第二阶段:图片期
一步一步地将主动权交给孩子
进入图片期阶段的孩子,拿到绘本会先去挑他觉得有趣的画面,还会观察很多与故事轴线不怎么有关的细节。
很明显,他已经越过了乱翻乱咬的阶段,真正对书本有兴趣了,他会仔细地且专注地看图画,看书的时间也逐渐拉长。
?此阶段重点——引导孩子从听到说,慢慢形成讲故事的能力。
这个阶段我们要看看孩子到底在留意什么,然后亲子阅读时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指物命名(指着图片让孩子回答是什么)
假设绘本图片上有只狗,你问孩子,「这是什么?」「喔,狗」,这就是命名,很简单。
第二,丰富形容。
当孩子已经能够指出物品的名称时,就可以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丰富对事物的形容了。
比如可以问孩子「这只小狗是什么颜色?」当孩子还不会回答的时候,可以马上引导他:
「哦,这是一只白色的小狗」「它的体型怎样?」「这是一只胖嘟嘟的小狗」「它看起来可爱吗?」「嗯,这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狗」。
慢慢孩子的句子会从「这是狗」到「这是一只白色的,胖嘟嘟,很可爱的小狗」。
你的形容越丰富,孩子们的想象越具体,一般到这种时候,孩子已经兴奋得要跳起来了。
当你和孩子的对话越来越丰富,句子越来越长,就已经在做第三件事情口语延展。
以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为范例:
不少家长是这样和孩子互动的。
“你看,这边有一只什么?”
“对的~有一只好大的毛毛虫”,然后就翻页进入正文了。
其实你可以试试「指物命名」和「丰富形容」而进行「口语延伸」,这也是给孩子今后写作文打基础。
“很大的毛毛虫。”
“很大,然后呢?”
“然后,有绿色的身体。”
“喔,很大,绿色身体的毛毛虫,还有呢?你还看到了什么?”
“还看到红色的脸!”
“红色的脸,还有呢?”
“还有,绿色的眼睛。”
“还有呢?绿色眼睛外面有什么?”
“绿色眼睛外面还有黄色的眶。”
你就这样,一直问一直问,孩子就会一直观察一直观察。
先引导孩子去观察画面,然后带着孩子指出画面上所有东西的名称,再加上形容,包括这东西的大小、颜色、形状、数量。
当孩子每说出一点或者说出一个新的描述时,你要做的就是要先称赞他。等到孩子做了很多描述后,你也不要翻页,接着你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孩子刚刚讲出来的所有词汇和形容,用自己的话串成完整的句子。
注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很多爸妈会在阅读中有意识地教孩子形容事物,但他们常常忘记串联起来讲一次,以至于效果大打折扣。
我看见一只很大很特别的毛毛虫。它的身体是绿色的,由20节绿色形状组成;它的头是红色的;眼睛是绿色的,而且特别大,几乎占了头的三分之一;
两只眼睛外围还有一圈黄色的框;头顶上有两个长长的紫色触角,看起来有点像兔子耳朵;它还有6条腿,前面四条,后面两条。哇?这条毛毛虫真的很与众不同…………
孩子写作的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在你陪他共读的时候,孩子观察的能力、描述的能力、串成完整语句的能力,就会培养出来。
这个阶段你要有耐心,因为一本故事书,至少要讲五六遍,而且每一遍的方法还要做调整。
第一遍:不讨论,不发挥,逐字念。
第二遍:启发观察。「然后呢?接着呢?什么出来了呢?真的吗?发生了什么?」
第三天-第五天:慢慢减少讲解,增加提问,转移讲故事的主动权。
在重复中做变化,一次一次的把主动权给孩子,在重复中做变化,在变化中把能力慢慢的放给孩子。
03
第三阶段:故事期
提醒自己,孩子才是阅读的主角
当你在念故事的时候,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样爱看什么画面就看什么画面了,而是去看跟故事有关的画面时他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故事期。
这阶段孩子可以专心听你讲故事,而且能够很丰富很流利的叙事,所以除了继续延续第二阶段的图片期阅读方式外,还需要跟孩子进行口语讨论了。
?此阶段重点——发展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叙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不只是在做语言能力的扩展,它还有很多的理解能力和因果逻辑思考在里面,所以口语的讨论就成了这个阶段的重点。
那口语讨论该怎么做呢?有三个方式:
第一个,确认理解。你要先确认孩子到底有没有听懂,他知不知道这个故事在干什么?
可以问孩子:「咦,他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他怎么样?我讲的你知不知道什么意思?」或者,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问爸妈问题,爸妈去解释,帮助孩子知道书里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二个,预测和回想。什么叫预测?就是你看到这一页,然后问问孩子「接下来会怎样呢?那然后呢?你觉得之后会怎样?」
举个栗子,你可以在故事有出人意料的发展时,问孩子「这只小熊走进森林里了,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孩子可能会说他的想象。那你就可以问他「为什么他会发生这个事情呢?你觉得之后会怎样?」让孩子往下做预测。
当孩子熟悉故事情节之后,就可以把预测再进一步,改成「如果他当时不这么做,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或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让孩子试想不同的结局和可能性。
这又比预测更高一层,进入沙盘推演、多角度思考的境界。
预测可不是乱猜,而是孩子根据之前阅读的经验,根据故事里的线索,去揣测接下来的情节。所以让孩子去预测故事,就是让他练习整理之前得到的讯息、然后去推论的一个逻辑思考过程。
而回想就是当一本书看完问问孩子「你还记不记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帮助孩子复习。二是很好的帮孩子锻炼组织语言的能力。
一开始孩子可能想到那里就说那里,后面孩子会根据故事的情节把他串起来。
第三个,延伸讨论。你可以问问孩子「这个故事里面,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你讨厌谁?为什么讨厌他?故事中哪些让你觉得很有趣?」
其实问问孩子对于这个故事的想法和感受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他练习发表个人评价,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步。
故事都会有个结局,你还可以问问孩子「这个结局你喜不喜欢?如果不喜欢的话,你觉得应该要怎么收尾?」这样的口语讨论让孩子去想象情节,练习编故事,也是练习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在延伸讨论中,我们可以试图从文本里面的内容转化成孩子的生活经验、切实感受。
很多父母以为,连接生活经验就是借助绘本教训孩子,是道德教诲,故事刚讲完就说「你看,大卫这么调皮,你和他一样淘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如果爸妈的延伸讨论就是借机教训,大篇幅的说教,说故事对孩子来说就成了惩罚、说教和否定,孩子自然是不会喜欢的。
所以在延伸讨论这个环节,爸妈只要说,「咦,你看他发生这个事,你也曾做过这个事,你有什么感想呢?……」让孩子连接自己的生活,去发表一些意见和讨论就行了。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亲子共读当成课堂教学,只有保持阅读的愉快和弹性,才能让你们彼此都能乐在其中。
04
第四阶段:文字期
帮助孩子认识汉字,独立阅读
文字期,顾名思义,这是孩子开始对绘本上的文字感兴趣了,如果家长的引导还停留在前三阶段的话孩子的能力就会停滞不前。
如果当孩子逐渐发现他看的是图,可是你念的是字,所以他就开始会对文字有兴趣,他会想要去认读这些文字,这说明她进入了文字期。
?此阶段重点——认识汉字,开启自主阅读的道路。
这是验收成果的阶段,如果前面几个步骤完成得好,孩子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了。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孩子正好是在2年级,这一切归功于你提供的有效亲子阅读,前面的步骤越扎实,孩子学习越轻松。
那在“文字期”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做什么事呢?
1、逐字指读
逐字指读可以从孩子熟悉的绘本故事开始,让孩子体会其中一音一字的关系。
如果孩子处在故事期向文字期的过渡阶段,迟迟却不肯跟着你的指引看文字,那么可以让孩子来指,你来读。当孩子拥有了主动权,会更愿意玩。
2、留意文字“部件”
就是说一个字由哪些“零件”组成,有什么偏旁,由哪些字组成。比如今天看了毛毛虫的“虫”字,隔几天看到了“下”那就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猜字,虫和下在一起“虾”怎么读。
在过几天孩子又看到下旁边变成了口,又组成了“吓”,那就可以跟孩子继续猜。
当孩子的识字量会相当大了,就可以跨进大量阅读的门坎,迈向独立阅读的阶段。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多给孩子提供主题丰富多元的书就可以了。
当然在刚开始的过渡阶段你可以为他准备一些桥梁书,也就是图文比为1:1的书籍,适合一二年级孩子阅读。
当然,每个宝宝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可能也会不一样,上面四个阶段对应的宝宝年龄只是作为给爸妈的参考,并没有严格的年龄对应关系。
爸妈想要判断宝宝阅读能力有没有提升,还是应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