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我国是文物大国,有众多珍贵的文物被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有的长埋于地下有的落在民间的各个角落……
但是最可惜的是一些由于人们文物保护意识薄弱,被误认为是普通器皿甚至被损毁的文物,成为考古史上的重大悲剧。
今天赵顾问要讲的是我国文物史上最憋屈的四件国之重宝,它们分别被用来腌过菜、喂过马、烙过饼、当上下课铃敲过……每件国宝都有过一段曲折离奇的经历。
01
渎山大玉海——被用来腌过菜
元朝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年),下令制造了渎山大玉海,这件大玉海被放在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中的琼华岛的广寒殿。
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这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代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
渎山大玉海整体是由一块黑质白章的大玉石精雕而成,口径最小处厘米,最大处厘米,最大周长厘米,空膛深55厘米。
周身饰波涛汹涌的大海,下部以浮雕加以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画漩涡作底纹。周身主体雕琢出没于海浪波涛中的鱼兽,有龙、猪、马、鹿、犀、螺等,形态各异,神采俱佳。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方法,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在如此硕大的形体上作精雕细刻,工艺技术高超。
后来这件盛放葡萄酒,供元朝君臣痛饮的大玉海,因为改朝换代的原因,就失落在北京的真武庙里,成为这里出家人腌咸菜的咸菜缸。
乾隆年间,赐居在这一带的翰林院学者来庙里游玩,看到这一不凡的玉钵,认为绝非民间的器物。他们翻寻资料,反复考证,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丢失数百年的元代广寒殿前的大玉海。于是报告给乾隆皇帝,通晓历史文物的乾隆喜出望外,于乾隆十年(年)命内务府拨银十万两买回玉钵。
乾隆皇帝将这件宝物收回之后,将其安置在北海团城的承光殿内。4年内,乾隆皇帝先后命人将“渎山大玉海”重新修整了4次,并为其配制了一个新底座,同时在承光殿前修建了一座小亭子,取名为“玉瓮亭”,随后将“渎山大玉海”与新底座一同安放在亭内,直到今日。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且在我国传世至今的数十万件玉器中,它是唯一一件可以辨认的蒙古时期的玉器(公元年忽必烈才定国号为元),并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当之无愧为“镇国玉器之首”。
02
虢季子白盘——喂过马
中国还有一件特级国宝,比渎山大玉海的经历还要传奇,渎山大玉海只当了一回咸菜缸,可是这件国宝,却被当成了两次马槽子,它就是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长.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重公斤,你不管从哪个方向看,它就是一个标准的马槽子,更妙的是,这个马槽子四面,各有两个兽首衔环,将马缰绳系在上面,吃草料的马,那是休想逃跑,可谓稳妥和牢靠。
虢季子白盘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虢季子白盘原本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虢川司(今属宝鸡市陈仓区),为时任眉县县令的徐燮所得,徐卸任返籍时将虢盘带回了常州。至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虢盘又易手成了护王的珍藏。
道光年间,宝鸡县虢川司有一个农民,他在翻地的时候,挖出了这件重有多斤的青铜器,当时,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砸碎了,卖废品;第二:当成盛放东西的器物。
幸亏这个农民家养有一匹马,还缺一个像样的马槽子,这个虢季子白盘,就被他领着人,抬进了马棚,成了喂马的马槽子。
陕西眉县县令徐燮钧领着他父亲到虢川司游玩,他们路过这位农民家时,发现这农民正在清洗马槽子(青铜容易上锈),这个农民用木棍敲击马槽子里的铜锈时,所发出的“咚咚”的异响,让见过世面的徐燮钧听出了异样——这绝对不是普通的声音。这是青铜器才能发出的异响,徐燮钧花了一笔钱,就将这件独特的“马槽”买走。
徐燮钧父子根据盘上所刻铭文,认定这是西周之物,将其命名为“虢季子白盘”购价百金,供于衙署。
徐燮钧卸任后,回归常州,将其藏于鸣柯巷徐家的“天佑堂”中。
清同治三年(公元年)的初夏,时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军。这日,官军拿下了常州城,刘就住进了护王府内。时至午夜,刘铭传正在灯下读书,万籁俱寂当中传来悦耳的金属叩击之声,声音不大但极有穿透力。
刘顿生好奇之心,当下秉烛往寻。转到屋后见有马厩,声音即由此传出。细审视,始知是马笼头上的铁环碰了马槽所发出的声响,但这声响非同一般。
刘铭传蹲下细看,见此马槽硕大,槽壁在烛光中发着深沉的幽光;伸手一试,重不可举;轻叩之,发声清远玄妙。刘心中有数,此马槽绝非寻常之马槽。次日一早,刘铭传命马夫将马槽刷洗干净。
见其外壁四边各饰两个兽首衔环;整个外壁满布纹饰;内底具长铭,通篇工整严谨。刘知是宝物,旋即命人押运送回合肥老家的刘老圩村,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
刘家的后人为了不让此宝流落海外,他们将其埋于地下,并远走他乡,随着年,刘家的后人将这件重宝启出来,献给了国家。
虢季子白盘作为西周的三件重器之一,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它还被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永久收藏在博物馆。
03
兮甲盘——被用来烙过饼
兮甲盘制作于约年前的西周,是传世的国宝重器。
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吉父(一作甫),伯是兄弟排行。官至内史,辅佐过三代周王,被周王封在尹国。相传为尹氏家族最早的祖先。而且他还是我们今天熟知的《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晚年因周幽王听信谗言被杀。死后就葬在了今天的湖北房县青峰山。尹吉甫的青铜器,出土保存至今的除了最有名的这件兮甲盘外,还有兮吉父簋、伯吉父鼎、伯吉父匜等十几件。
相传“兮甲盘”曾于南宋时出土,藏于绍兴内府,后因战乱流出内府,逐渐不为人知。辗转至元代,大书法家、鉴藏家鲜于枢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此盘时,它已被其家人折断盘足,用作烙饼炊具。再后来又历经数代收藏传递,至清末民初辗转入大收藏家陈介棋之手,随后“兮甲盘”不知下落。
真器下落不明,于是赝品时有出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传闻日本书道博物馆收藏有兮甲盘。然而,经多位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兮甲盘。
八十年代,又传香港中文大学也有一件兮甲盘,后经专家鉴定,发现这件所谓的兮甲盘,盘体确是周代的真品,但盘中的铭文却是后人伪作。
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展出一件兮甲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邀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数字专家进行鉴定。经鉴定,不论从形制、纹饰、皮壳锈色、铸造遗痕,还是铭文书体,都可以确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赫赫有名的西周重器兮甲盘,特别是这件兮甲盘铭文拓本与陈介祺的原始拓本丝毫不差。
兮甲盘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敞口浅腹,窄沿方唇,内底微向下凹,一对附耳高出盘口,两耳各有一对横梁与盘沿连接,圈足残缺。腹部饰窃曲纹,耳内外均饰重环纹,简洁朴实。
在兮甲盘上,共有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载了中央王朝西周倒数第二王周宣王的历史,是已知国内拍卖市场中字数最多、级别最高、分量最重的青铜器。正如王国维所说:“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
年7月15日晚9点,杭州西泠春季拍卖会“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专拍暨中国青铜器专场”上,西周青铜器兮甲盘以1.2亿元人民币起拍,1.85亿元人民币落槌,2.亿元人民币成交。
04
努尔哈赤云板——被用来当过铃敲
努尔哈赤铁质云板铸造于后金天命年间,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云板作为八旗官兵守边报警的工具,以及后金宫廷内传递信息的器具,为维护其政权稳定发挥过重要作用。
努尔哈赤云板全板为生铁一次浇铸而成,全高55.5厘米,厚1.2厘米,重12.5千克。上、下部分均呈云朵形状,板身为长条形。
云板上部有一圆孔,为穿系挂绳所用,一面铸纹较少,仅在下部云头内铸有少量花卉纹饰;另一面上下云朵表面铸卷草花纹,云头内各铸有一朵凸起花卉,两面下部中心均为圆形敲击凸点,周围饰有花瓣纹。
板身中部一面铸有汉文文字,右侧为楷书双勾体“大金天命癸”,左侧为楷书阳文“亥年铸牛庄”,两行字底下有楷书阳文“城”字。
努尔哈赤时期所有的云板,全部都是用生铁来炼造的,这种云板非常容易生锈,而且特别不容易保存,因此努尔哈赤时期的云板价值非常高。
意想不到的是,让专家们苦寻多年未果的云板最后竟在一所小学中被发现,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地的人们因为并不清楚这块云板的来历与价值,因此只是将它当做学校上下课的铃铛来敲打。
我国文物众多,但在现实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认识文物,认同文物的价值,这也让这些文物有了一段神奇的经历,更加富有传奇色彩了。
End
3月21日翡翠直播↓↓↓点击即可观看↓↓↓温馨提示:大家在观看直播时,如果有中意的美物,记住物品的编号和观看的日期,截图联系客服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喜欢赵顾问的右下角点个赞和在看吧!谢谢大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