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是受神经功能影响的首要部位,因为它们位于心脏和脊柱的最远端。”美国加州足病医学会主席卡罗林·麦克伦表示。人的足底有64个反射区,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不同的脚部变化也会暗示着人体的一些疾病征兆。如美国《预防》杂志报道称,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可能说明肢体末梢没有获得充足的血液,应当进一步检查,及早发现心脏等重要器官的问题。医院骨科主任、足踝外科矫形中心主任张建中介绍到,“70%的人一生中有脚病,这是常见病,尤其是到了老年以后,人老脚先老。”可见,足部护理很重要。你对脚部健康存在哪些误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下如何护理脚部,哪些脚部变化是疾病征兆?
1脚部健康的误区
脚部健康是小事儿吗?
——脚部健康并非小问题不
○伤口难以愈合糖尿病或皮肤癌
顽固的溃疡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这是由于足部神经受损所致。此外,美国加州足病医学会主席卡罗林·麦克伦博士认为伤口难以愈合也有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黑色素瘤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包括脚趾之间,所以检查皮肤时不要漏过双脚。
○足部总是感觉发凉甲状腺机能减退
40岁以上的人要格外当心甲状腺机能减退。该病还会造成脱发、疲劳、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和抑郁等,做个血液测试就能得到确诊。
○突然大脚趾增大痛风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麦克伦博士说:“关节上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需要及时就医。”典型的原因包括痛风、关节炎、感染或外伤。
○麻木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萎缩
麻木多与神经病变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或是化疗副作用。如果你长了神经瘤,或只有一只脚出现麻木感,这可能是由于足部、脚踝或后背的神经萎缩所引起的。短暂发麻也可能是鞋子太紧造成的。
○脚趾囊肿遗传性缺陷
脚趾囊肿实际上是脚部结构存在缺陷所引起的,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穿了不合适的鞋子也会加重症状,该病只能通过外科手术加以矫正。
○跟痛症足底筋膜炎
是指在起床或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脚后跟的底部出现剧烈疼痛。穿太紧、太旧的鞋子、人字拖等都会加重症状。建议患者对足部进行放松和伸展性练习,穿舒适的鞋子。
○脱皮发痒真菌感染
在公共场合不注意对足部的保护(如随意穿别人的拖鞋)很容易感染上足癣。一般可通过局部涂抹抗真菌药治疗,白天尽可能保持双脚凉爽干燥。
○脚趾甲发黄真菌感染或修脚过度
经常使用指甲油会造成这种现象;但如果伴随着脚趾甲发脆或剥落,则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所引起的。
3如何做好脚部护理?
选择最合适的鞋子
我们的脚底有一个承压三角点,一个在大脚趾,一个在小脚趾,还有一个在脚后跟。而双脚和鞋子打交道最多,鞋子的选择无疑也是决定足部健康最为关键的一环。
每个人的脚型都不一样,有人是这块凸出来一点,有人则可能是那块凸出来一点,我们要用鞋去适应自己的脚。如果鞋子穿得不合适,或者足踝部出现问题,这个三角就不能准确落点,足部承压控制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而结果就是走路费劲、抓地不足,不仅走久了容易出现足踝疼痛,不小心还容易脚底打滑、摔倒。
日常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脚,选择不同的鞋子。选择鞋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脚属于哪个类型,从而选择适合自己脚型的鞋的款式。有三种类型的脚:A—外旋足、扁平足;B—内旋足、高弓足;C—自然足。请大家对号入座。
张建中特别提醒了老年人,在鞋上面不能省。要选择“鞋底硬鞋垫软鞋帮稳”的鞋。老年人本来关节等部位就比年轻人要脆弱,虽然他们一般都不会重度运动,但如果长时间平地走路锻炼时没穿对鞋子,时间长了就会对关节造成损伤。有些人腰腿疼,其实做一些脚部的改变后,腰也不疼了,腿也不疼了。除此之外,针对一些脚扭伤或者脚的前掌或者脚跟疼痛的人,有专门的功能鞋。
常按摩足部反射区了解自身健康
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5℃左右,而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因此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脚掌受凉,可反射性地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明显削弱。各种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诱发感冒或支气管炎等疾病。同时,足部受寒,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引起胃痛、妇女痛经等疾病。所以足部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许多通往全身各处的穴位大都交会于足部。而足部反射区基本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适当的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会加快排毒,因而达到保健疗效。
双足分布有穴位60个,占全人体穴位的1/10,许多通往全身各处的穴位,大都交会于足部。经常运动脚趾有助于大脑健康。足部反射区,是指人体各器官和部位在足部有着相对应的区域,可以反映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运用相应的方法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节人体各部的机能,取得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效果,医学上称之为“足部反射区健康法”。
具体做法是每次先将全足按摩3至5遍,再有针对性地按摩,如痤疮多按摩足外侧的卵巢(睾丸)反射区;黄褐斑可按摩右侧足底的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等反射区;湿疹则按摩足背部的面部、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30至40分钟。洗脚后敷些润肤膏或润肤剂,避免皮肤破裂。
浴足养生
浴足开始时水不宜过多,水温在40℃-50℃,浸泡一会儿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左右,同时两脚可互搓,每次20-30分钟,以身上感到微热为宜。也可加些生姜、桂皮、艾叶、红花等中药,以达祛寒、活血、通脉之功。若用冷热水交替浴足,还可收到治疗头痛、失眠、心绞痛、鼻炎、支气管炎、足扭痛等效果。
除此之外,日常要穿透气吸汗的袜子,每天更换袜子,最好穿毛质、棉质袜子。还要每天检查双脚,查看是否有任何异样或受伤之处,如水疱、划伤、皮肤发红、皮肤发硬、破损、擦伤、局部发热、局部发凉、局部变色等。如果发现皮肤破溃、外伤要请医生处理。
本文综合: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人民网、家庭医生在线等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班编辑:曹凡殊
责任编辑:晏霏霏
联系邮箱:health
ifeng.鐧界櫆椋庡垵鏈熻濡備綍娌荤枟鏃╂湡濡備綍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