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容易扭伤、四肢乏力、平衡差/易摔跤、脚臭/脚气
皮肤易青/红点、手/足脱皮/冻疮、皮肤痒/后背痘、皮肤干燥、黑痣变大/多
蜘蛛痣、各种过敏、淋巴肿大、形体消瘦、个头矮/发育慢、
体重突增/减10%、起夜/尿频/尿急、自汗/多汗/盗汗、性欲低、
尿不净/尿床、尿痛/尿血、尿分叉/尿等待、怪味尿、尿浑浊/多沫
尿道口灼烧、尿道发炎、疝气、肛门瘙痒/便血
、脚后跟疼
1.足跟骨刺
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
2.跖筋膜炎
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3.跟垫痛
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4.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5.跟骨骨突炎
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
6.距骨下关节炎
负重时疼痛加重。
7.跟骨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造成的应力性骨膜损伤或化脓性细菌侵袭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损伤。
8.足弓结构发育异常
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
9.跟腱炎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过度使用可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如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
、容易扭伤
肾虚。病毒性感冒。年龄因素。代谢因素。精神因素。结合中医就是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跌仆闪挫、气血瘀滞;寒湿内侵,阻遏经络。没病先养椎,才是上上策。
、四肢乏力
四肢无力属于一种亚健康疾病,出现四肢无力症状的人通常还会伴有嗜睡,头晕等症状的出现。
一、生理性原因:像营养不良、过度劳累、情绪低落这些都属于生理性原因,这类原因引起的四肢无力多是暂时性的,不需要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只要补充营养,注意休息,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二、
三、患有肝脏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白血病时,四肢无力是这些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糖尿病2贫血3慢性肾炎4很多内分泌疾病5产后大出血6肌无力患者,由于患者的神经肌肉间传导障碍,故其横纹肌极易疲乏,稍经活动,即迅速呈现无力状态,持续而迅速的动作更易引起疲乏,疲乏感往往晨轻晚重,补充氯化钾后乏力可减轻。7白血病。
缺钾容易致夏天打盹
、平衡差/易摔跤
平衡差
需要通过锻炼来增强平衡能力。
易摔跤
其根本原因在于肌肉缺乏力量。
、脚臭/脚气
脚臭
脚臭是由于脚心汗腺多,容易出汗,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这样就会发出一种臭味。
发生脚臭的原因,是由下列各个原因共同作用而形成:
1.潮湿的环境:
2.闷热密闭的空间:
3.细菌的繁殖:
脚气
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基本上都有脚疾。比如血糖病人会出现足坏疽(就是脚会烂掉,最后导致截肢),血压、血脂问题的人脚的问题也是很大。
狐臭的原理其实和脚气的原因是一致的!
那到底脚气是怎么形成的呢,刚刚分析了其他的,然后综合一下是这样的:各种原因导致了中医说的阴阳偏颇。
举个例子吧:阴阳就好像水火,而有脚气的人通常是阴少火多。(脚气的人一定是阴虚火旺),阴虚火旺的人由于血热会产生血毒,血毒产生了就需要排泄出去。于是身体皮肤最弱的部分就成为排泄的出口,脚部皮肤组织比较弱,最后发展成脚气。如果腋下皮肤组织比较弱,就发展成狐臭。
有患者因久患脚气不治,导致丹毒出现,脚气严重者由于长期不治,或长期未治愈者,很容易产生多种毒素,引发急性淋巴管炎、丹毒和蜂窝组织炎。
脚气的预防要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等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最好不要饮酒,要多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
、皮肤易青/红点
皮肤易青
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非常低、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和其它疾病,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值。
皮肤红点
属血液里的毒素造成的。
、手/足脱皮/冻疮
手脱皮
1、季节性气温变化;
2、碱性肥皂、洗涤剂的不良刺激;
3、多种因素造成;
4、中医认为是由于血热、血燥,湿毒外泄所致。
治疗方法
1、脱皮阶段以外用药保护新生长的表皮;
3、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2次,3天一个疗程。
4、患者还应保持乐观情绪,
5、生姜切碎放白酒内泡24小时后涂在患处,每天1—2次,疗效十分显著。
6、鲜韭菜汁加红白糖适量每日服一次连服4次有效。
足脱皮
脚气导致脚底脱皮
皮肤干燥导致脚底脱皮
体内缺乏维生素E导致脚底脱皮
剥脱性角质松懈症
改善技巧:
多补充维生素A
维生素A有利于对皮肤表层产生保护作用,日常的饮食应该多吃胡萝卜、动物肝脏、鸡蛋黄、牛奶、鱼类等食物,补充维生素A。
坚持清淡温和饮食习惯
冻疮
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在中医学上来说,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而在夏季治疗冻疮,正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皮肤痒/后背痘
皮肤痒
皮肤痒,应该只有两种原因,一就是你有皮肤问题,例如癣类,需要用药看医生。二是肌肤过于干燥引起的瘙痒,主要现象就是会有产生细小的干燥皮屑,抓挠后会有红色小点。
后背痘
背上长痘的原因
背部是肺的反射区、流汗、灰尘、水分、沐浴露没有清洗干净。
、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是指皮肤缺乏水份令人感觉不适的现象。其症状主要为皮肤发紧、个别部位干燥脱皮、洗澡过后全身发痒。年龄增长、气候变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洗澡水过热、洗涤用品碱性强等都是导致皮肤干燥的重要原因。预防措施为加强皮肤的日常护理保养,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坚持多喝水等,多吃水果、调整作息时间不要过度劳累。
、黑痣变大/多
黑痣变大
黑痣变大都是不好的征兆。色痣一般不需治疗,但平时应注意减少对痣的摩擦等刺激。
黑痣变多
几种痣应该除掉:
1.会受到长期摩擦刺激的痣。
2.出现不典型变化的痣。
3.单一的痣突然快速变化。
4.长在特殊部位的痣。
5.黏膜的痣。
6.指甲沟的痣。
7.有些痣本身是先天高危险的痣。
、蜘蛛痣
易发生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部、颈部、上胸部、肩部及上肢部等。可见于肝硬化、急性肝炎等肝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者,如儿童、孕妇等人群。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发生于妊娠期间的蜘蛛痣多在分娩后6周内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治疗。
、各种过敏
正常的情况下,当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大都面临两种命运,如果被机体识别为有用或无害物质,则这些物质将与人体和谐相处,最终将被吸收、利用或被自然排出。如这些物质被识别为有害物质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则立即做出反应,将其驱除或消灭,这就是免疫应答发挥的保护作用。
1.外因: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导致部分人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激发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最终造成一系列过敏性伤害。
2.内因:过敏体质是指某类人群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
、淋巴肿大
病因
1.感染: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引起如急性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恙虫病、结核等。
2.肿瘤
淋巴瘤、各型急慢性白血病、浆细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肿瘤转移;
3.反应性增生
4.细胞增生代谢异常
、形体消瘦
各种慢性病及器质性病变、精神因素、饮食不调,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营养。
、个头矮/发育慢
个头矮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常量元素、均衡饮食、加强运动、保证睡眠。
发育慢
1.正常的生长变异
占80%~90%,如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延迟以及低出生体重性矮小,这些与先天遗传因素或宫内的发育不良有关,其生长速度基本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2.病理性原因
如染色体异常、代谢性疾病、骨骼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临床表现
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心理发展落后等。
、体重突增/减10%
体重突增
缺乏睡眠压力过大、更年期、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激素)、其它药物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更年期
体重突减
身体突然变瘦,那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起夜/尿频/尿急
起夜
1、尿量增加:2、炎症刺激:3、非炎症刺激:4、膀胱容量减少:5、精神神经性尿频:
尿频
1.男性尿频
(1)尿量增加尿量增加时,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
(2)炎症刺激膀胱有炎症时。
(3)排尿功能障碍某些因素。
(4)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5)膀胱容量减少
(6)精神神经性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
2.女性尿频
导致女性尿频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1)精神神经性精神性因素(2)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等。
(3)炎症刺激(4)膀胱容量
3.小儿尿频
(1)不良习惯有家长在小儿很小就经常把尿,容易形成膀胱没有充盈满就排尿的习惯,久之导致膀胱只有少量小便也会有尿意。(2)包皮过长。
(3)尿路感染。(4)精神因素。(5)蛲虫症。
尿急
主要由于尿道、膀胱、前列腺因炎症或异物刺激所致,常伴有尿痛。
这个症状约略是形容解尿时人的能够忍耐的限度较低,而尿频形容的是单位时间内解尿的次数较多。尿急见于炎症、结石、异物、肿瘤、高温环境所致的尿浓缩、神经原性膀胱或精神因素等。
、自汗/多汗/盗汗
自汗
自汗为阳虚所致
多汗
太阳表虚:全身汗出,兼有发热恶风,头项涌,鼻塞,苔薄白,脉浮缓。
阳明热盛:全身大汗,汗量较多,壮热或潮热,口渴喜冷饮,面赤,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暑伤气津:全身汗出,频频不断,兼有烦渴,胸膈痞闷,口渴喜饮,少气乏力,倦怠神疲,舌红,苔黄,脉洪大无力或濡数。
盗汗
1、肾阴虚:
2、结核病。
轻型盗汗、中型盗汗、重型盗汗。
、性欲低
主要分为是器质性和功能性。
内因:情绪、营养、嗜烟酒、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缺锌、
外因: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吸烟、饮酒过度、亲密生活不规律、全身疾病引起、长期用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季节、气温、年龄、诱因、性生活史。
、尿不净/尿床
尿不净
炎症刺激、非炎症刺激、膀胱容量减少、神经性。
尿床
一个或者几个脏腑功能失控最终导致肾虚膀胱失约所致,大抵有虚实二端:虚,主要是肾气虚弱,下元虚冷和脾肺二虚,膀胱失约;实,主要为肝经湿热,热迫膀胱,约束失利.
、尿痛/尿血
尿痛
主要是膀胱及尿道疾病。
1.膀胱尿道受刺激
最常见为炎症性刺激,2.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3.膀胱神经功能调节失常。4.女性尿痛,最常见原因是尿路感染。5.男性尿痛可有前列腺炎、尿路感染、性病等。
尿血
1.肾脏及尿路疾病
2.全身性疾病
3.邻近器官疾病
、尿分叉/尿等待
尿分叉
尿分叉是由于前尿道或尿道开口处暂临时有部分梗阻所引起的。
第一种症状:是泌尿生殖系统的某些疾病,
第二种症状:是在发生性激动或过性生活后,有时也会出现尿线分叉。。
生理性尿分叉:是偶发或一时性的,这大多与疾病无关。
病理性尿分叉:为经常的或长期的排尿分叉,很可能与一些疾病相关。
尿分叉与慢性前列腺炎。
尿等待
尿等待症状在前列腺疾病中比较常见。
、怪味尿
1.氨味--说明尿在体内已被分解,是膀胱炎或尿潴留的表现。
2.苹果香味--多见于糖尿病酸中毒或饥饿时,这种尿液常可引诱蚂蚁汇聚。
3.腐败腥臭味--常见于膀胱炎及化脓性肾盂炎。
4.粪臭味--患有膀胱结肠痿的病人,尿中常带有粪臭味。
当进食大蒜、葱头或带特殊气味的药物时,尿中可带有这些物质的特殊气味。
、尿浑浊/多沫
尿浑浊
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其他。
尿多沫
产生原因
1.肝肾疾病2.膀胱疾病3.糖尿病时4.泌尿道中有产气菌存在5.夫妻长期分居6.尿胆红素,7、排尿过急。8、尿液浓缩。9、蛋白尿。10、其他原因。
提醒:如果尿液泡沫长时间不自动消散说明肾脏可能有问题,这样的尿液可能是蛋白尿。蛋白尿是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请重视之!
、尿道口灼烧
尿道一直出现持续发热现象还伴有疼痛,很可能是尿道炎的前期表现,因为平时不注意卫生,不洁性生活。
、尿道发炎
淋菌性尿道炎症状:简称淋病、急性尿道炎症状、非淋菌性尿道炎症状
慢性尿道炎症状、尿道出现脓性分泌物。
病因
常与性生活有关、尿道内异物、尿道梗阻、附近器官炎症。
尿道炎是要重视治疗的男科疾病,同时患者在治疗的时候还要注意饮食,因为有些食物对于治疗的效果和病情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
在饮食上,尿道炎患者要注意对于“发物”,像蘑菇、带鱼、海鲜、桃子等要忌口。同时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引起尿道口红肿、充血,引起或是加重排尿困难要忌口。还有易胀气、酸性的食物、烟酒等尿道炎患者也是不能碰,饮食要清淡。
、疝气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肛门瘙痒/便血
肛门瘙痒
1.食品因素
2.过敏反应
3.精神因素
4.肛周皮肤真菌、病毒感染
便血
便血就是一般见于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
1、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小肠肿瘤等。
2、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
3、直肠出血,如直肠损害、痔、肛裂、直肠癌等。
4、其他疾病,如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预防便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饮食营养、注意作息、护理肛门周围皮肤
向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