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浩臻品鉴赏第79期莫卧儿王朝时期错银阿

本期为大家介绍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珍藏的一盏铜灯,即莫卧儿王朝时期错银阿拉伯文三足三流鸟形铜灯。

莫卧儿王朝错银阿拉伯文三足三流鸟形铜灯

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藏

这件错银阿拉伯文三足三流鸟形铜灯,通宽30厘米,高34厘米,铜灯整体为鸟形,三足,腹部中空。鸟首微昂,有冠,眼部中空,胸部以上錾刻细密羽纹,有错银阿拉伯文字装饰项部。胸部及两侧共有三个灯流平伸而出,其中胸前灯流根部亦有错银阿拉伯文字围绕。双翅微展向侧上方收拢,似将展翅欲飞,羽翼清晰可辨并錾刻花纹,尾部略有向下沿伸,三只鸟足呈前二后一三角状排列,鸟腿关节向腹部内侧下方折转,鸟爪均向外侧伸出,对器物的稳定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整个器物造型别致,做工精细,构思独特,是莫卧儿王朝时期铜器制造的精品。

错银阿拉伯文三足三流鸟形铜灯(细节图)

莫卧儿王朝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藏

莫卧儿王朝(年-年),“莫卧儿”(Mughal)为“蒙古”(Mongol)一词的变音,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蒙古人早期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深重。在王朝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王朝主流宗教为伊斯兰教,而基础则是印度教,受阿拉伯文化影响后的波斯语成为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即官方语言。蒙古人早期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深重,后期又长时间统治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接受当地本土文化的精髓,故莫卧尔王朝文化呈多元化发展,融合了东西方文明。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有金色的三足乌,古代人们就把“金乌”作为太阳的别名,也称为“赤乌”、“三足鸟”。三足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太阳的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这是古人对太阳朝升夕落现象的朴素认识.而负日的金乌后来又演化成蹲踞在日中,《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玄乌,”这就是三足鸟。

古人崇鸟,三足鸟在信仰中有一定地位,《尚书?泰誓》说:“武王伐纣,观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为赤乌,三足。”另外三足鸟又是神的使者,《史记·司马相如传》中即有“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的说法。所以古人用这种尊进祭礼,大概是期望三足鸟将她们的虔诚传达给上苍,并将祝福带回人间。

太阳神鸟金饰商周时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太阳神鸟金饰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的金沙遗址,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鸟头、爪较大,颈、腿长且粗,身体较小,翅膀短小,啄微下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

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海妖塞壬”金瓶巴克特里亚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藏

写实性的器物也是人类艺术的一大进步,在思维层次和艺术塑造方面东西方文化的发展都是存在共性的,有时候寓意会不同。在古希腊神话当中塞壬是人首鸟身(或鸟首人身、甚至跟美人鱼相类)的怪物,经常游荡在礁石和孤岛之间来蛊惑人心,又被称为海妖。塞壬用自己的歌喉使得过往的水手倾听失神,航船触礁沉没。

三足鸟尊西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倗季凤鸟大尊西周北京保利博物馆藏

这件西周早期凤鸟尊为北京保利博物馆藏品。尊盖内侧有2行8字铭文:“倗季乍祖考宝尊彝”,明确标明其为商周时期有名的倗氏家族某位成员所作的青铜礼器。尊通高50厘米,胎体厚重,质地精良,保存极佳。通体表现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象,头顶花蕾状高冠,勾喙前伸,长尾披垂。凤鸟的背部设置圆拱形器盖,盖上挺立一只小凤鸟,一幅神情怡然的样子。大小凤鸟通身均装饰鳞状羽纹等纹样,繁复而美观。

三千年多前,我们的祖先格外崇尚凤鸟,商人以此为图腾,有所谓“玄鸟生商”之说;周人则将之视作民族的守护神,视为祥瑞。这件凤鸟尊形体巨大,气势不凡,且造型奇特,前所未见,是目前所见最为精彩的凤鸟形象的立体的青铜尊,也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鸟尊西周山西博物院藏

这件鸟尊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号墓,墓主人为第一代晋侯燮父。鸟尊为盛酒器,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保证了鸟尊的稳定性,鸟与象的结合呈现出西周时期最流行的动物装饰形象。

在器物表面,羽纹、云纹、雷纹、羽翎纹等各种花纹疏密有致,覆盖整个鸟尊,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罕见的珍品。鸟尊盖内和内底都铸有相同的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这是晋侯宗庙祭祀时使用的一件礼器。

铜鸟形盉西周山西博物院藏

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的铜鸟形盉是古代酒器,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鸟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尤为晋人所钟爱。其造型与鸟尊相似,保存完整,重要的是有象鼻,但这件鸟形盉的象鼻是外卷。

鸟尊春秋山西博物院藏

这件春秋时期的鸟尊高25.3厘米,长33厘米,现藏于山西博物院。年出土于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形如昂首挺立的鸷鸟,全身羽纹华丽清晰。细颈尖喙,上喙可自由启合,倾倒酒液时自动开启,复位时自动闭合,设计十分巧妙。鸟尊比例适度,工艺精巧,堪称春秋晚期青铜工艺的精品。

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珍藏这件错银鸟形铜灯整器为三足鸟形象,工艺精湛,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文化色彩浓厚。三足鸟是承载太阳的使者,带来光明与温暖,铜灯则是在漆黑的夜晚给予人以光明和希望,两者相互结合,充分展示了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文化的包容性、多元化,吸收并融合了中西方文化艺术精华。这件铜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较高的收藏价值。

文:李鹏举

图:臻品图片由王保平拍摄,其余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黄蓉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ys/2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