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826.html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由来
端午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江浙地区吴越部族举行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龙是古代吴越地区部落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为“苍龙七宿”。
吴越百姓以龙作为部族保护神,自比是龙的子孙,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在每年仲夏端午举行盛大的图腾祭。选择在端午举行祭龙节仪与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时节天象有关。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时间以及卦象是联系在一起的,仲夏午月午日,龙星飞升至正南中天,即如《易经·乾卦》中所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于“中正”之位,为大吉大利之象。天象“飞龙在天”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形成祭龙以酬谢龙祖恩德、压邪攘灾、祈福纳祥的礼俗,衍化成“端午节”。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考证
原始先民在端午节,以划龙舟敬神而自娱,舞龙灯祭拜而自乐,因而古代又称端午节为“龙日”。端午节标志性食俗是吃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稻米和竹叶、竹壳、茭白叶等,稻米与竹主要产区在南方地区。每年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抛竹筒食物,划龙舟祭龙,其中便有类似今日竞渡的游戏,这便是端午习俗的由来。端午的习俗最初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扒龙舟(隐寓苍龙)与食粽子(隐寓主星心宿二)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端午习俗活动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放纸鸢、荡秋千、系百索子、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子、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九狮拜象、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节庆食品诸如粽子、五黄、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饼、菖蒲酒、雄黄酒、午时茶等等。
说到这不得不说一下跟端午有关的中药了,可曾记得《白蛇转》中端午时节许仙给白素贞喝了掺有雄黄的酒后,白素贞幻化为白蛇把许仙吓死的桥段----好像暴露年龄了那时看电视剧只是图了个娱乐,现在想想只要处处留心就会学到好多知识!还有现在的画额都会用到雄黄------
雄黄
为硫化物类矿物黄族雄黄二硫化二砷。主产于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采挖后去杂质,研细或飞水。
别名
明黄、雄精、腰黄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心、肝、胃经
功效
解毒、杀虫
用量用法
外用适量、研末敷、调敷或烧烟熏。内服0.3-0.9g,入丸、散剂
贮藏
按剧毒药另外保存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切忌火煅,烧煅后即分解氧化为三氧化二砷,有剧毒。雄黄能被皮肤吸收,故局部外用亦不能大面积涂擦或长期持续使用。
记得小时候大院的姥姥们在端午这天给我们一帮小朋友往耳朵后面涂雄黄酒,为的就是驱虫和五毒,和现在的画额如出一辙,那么怎么会少得了艾草呢?
艾叶
别名
艾、艾蒿、家艾大艾叶、杜艾叶、萎
用药部位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用量用法
3-10g,入汤剂。外用适量
贮藏
贮于箱或包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艾叶及艾绒宜贮于有盖容器内;炭品宜贮于瓦缸中
使用注意
阴虚有血热者不宜
这里
联森医药教大家几个香包的配伍,不同的功效哦传统香包惯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可添加了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成香包。
驱蚊虫的功效:
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
在民间,用艾草燃烧驱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烧后其实还是蛮香的,还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肠胃的作用,睡觉也一定很香甜。
儿童防感冒:
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解春困:
川芎、白芷各10g,苍术20g,冰片3g
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g,用布缝成小袋佩戴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端午节至夏至这段时间,天地之间阳气最旺,人受天地影响,阳气亦外浮。此时养生,最需养阳。阳气内旺,则邪毒不能侵。阳气是生命的动力。《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万物就缺乏生命力。“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此时正值盛夏,故“养阳”正当时。
饮食调养
人体阴阳平和,夏季阳热盛于外,则体内阳气相对不足;那么阳气虚弱,常常怕冷,易感冒的人,夏季应多进食补阳之品。此时脾胃功能下降,若贪凉阴冷,损伤脾胃,则易生吐泻;并且也不宜食用肥甘之品,因脾胃消化腐熟功能减弱,食用过多则助湿生热。因此,夏季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以温食为主,多食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
运动调摄:
通过体育锻炼可达到调和脏腑,疏通气血,畅达经络的作用。夏季人体内阳气随大自然的阳气生发,此时应通过锻炼助体内阳气生发;但夏季天气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长期在阳光下锻炼可引起中暑,此时应选择适宜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慢跑、散步、游泳等。
起居调摄:
夏季昼长夜短,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比较晚,易造成睡眠不足,因此更需要午休,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但午休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益处,如患有低血压以及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狭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不适宜午睡;因为午饭后血液汇集于消化系统较多,脑部相对缺血缺氧,此类病人则更严重,达不到休息的目的。所以,“起居无节,半百而衰也”,说明起居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中药养阳
人参
药用---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按产地可分成美国、中国东北、朝鲜人参。同一品种由于气候不同,前者的参面横纹比后者更明显,进口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1、《本经》:“味甘,微寒。”
2、《别录》:“微温,无毒。”
3、《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归经:
入脾、肺经。
1、《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2、《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
3、《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附子
附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入药部位
植物的肥大块根。
性味
味辛、甘,性大热。
归经
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相关配伍
气虚瘴疟,热少寒多,或单寒不热,或虚热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煎半盏服。名果附汤。(《济生方》)
?
鹿茸
中药名
鹿茸lurong
药用部位
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雄鹿末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咸。归肾经、肝经
功效作用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
使用禁忌
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中火盛,肺有痰热及外感热病未愈着均禁服
相关配伍
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鹿茸15克,附子9克,草果3克,菟丝子9克,茯苓15克。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鹿附汤)
从今天起大家一起开启夏季养生哦
-----END好就点----
联森医药祝大家端午安康粽子虽好吃~不能多吃哈
戳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