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手足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超详细亲妈式
中医考研分干货与避坑经验
本人本科就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上岸本校中内专硕,总分分,专业排名初试第五,最终排名第六。
由于疫情的原因,年上半年一直在家复习,直到九月份才开始去图书馆。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我的考研大致规划、各科的经验总结以及其他的小Tips。我只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每个人情况不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以及我也会给大家介绍一些考研的坑,希望大家可以在同样的时间能有更高的效率,但有些坑就是在自己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是无法避免的,这时,作出反馈,及时调整就非常重要。
一、考研规划
“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研备考过程一定是需要一个整体的大概的计划的,然后我们再将这些计划具体细分到每一轮的、每一月、每一星期、每一天的复习。只有做到有计划(一定要落笔到纸上),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可以根据情况加以调整,但绝不是把计划写出来了又闲置了,或者随心所欲地执行计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找到自己的复习节奏。
关于计划表格,我强烈推荐!!!按照遗忘曲线进行专业课基础知识的背诵,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药功效、方歌(包括功效,主治)和中内歌诀三巨头,我认为在九月底之前将这三个板块做到可以不经过大脑思考就能脱口而出,就八九不离十了。整体计划要多预留出一个多月的时间,因为后期政治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1、遗忘曲线表格的运用
艾宾浩斯原始表格第一次和第二次复习是在5min,30min进行的,然而我觉得这样可能不太能严格执行,我就将前面两列删除了,新记忆的内容挪到了当天晚上睡前和第二天开始学习新内容之前。
除此之外,当发现自己已经介于遗忘的边缘时,就会再加零碎的时间复盘。其实,我自认为自己的执行率不低(85%),但是经过第一轮历时1month的记忆背诵方歌,最终记得的内容可能只有不到20%。但是,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千万不要气馁,备考本就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重复,不断重复的过程,最终考场上拼的就是你对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那么如何检验呢,可以购买一本大纲(大纲还有近三年真题的官方答案),复习到一定程度后,做到看着大纲就能快速地复述出来每个知识点。
2、每轮的规划怎么做?
由于考研是一个不断探索自己方法,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及时反馈调整,所以每轮的规划做到大概就行,我是从3月开始备考的,整个过程一共四轮复习。我的第一轮复习直到9月底结束,第一轮的复习中综包括:
①中药:熟练掌握功效、特殊主治真题分章节刷两遍记忆学霸笔记配套资料
②方剂:每一首方歌做到脱口而出分章节真题两遍记忆学霸笔记配套资料
③中内:中内歌诀滚瓜烂熟相似证候会辨别分章节真题两遍
④中基:重在理解,但绝不可忽视背诵,结合学霸笔记和历年真题,反复看书三到四遍分章节做真题
⑤中诊:结合学霸笔记和历年真题,看书一到两遍进行对比记忆分章节做真题
⑥针灸:熟练掌握所有穴位的定位,每个穴位特殊的主治编短歌诀,特定穴歌诀,治疗各论所有病证的主穴,选经编歌诀记忆分章节做真题
⑦人文:没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不断得巩固第一轮的内容,并借助一些机构资料查漏补缺,我当时是用的超鸣的,创始人是我们本校学长。并且着手记忆一些分值不高、比较零散、记忆难度较大的内容,比如中药的归经和用量,禁忌慎等等,方剂的配伍特点,加减应用等等,中内的预后转归等等,针灸的治疗总论和刺灸法等等......
第三轮复习就是开始刷套题,在学霸笔记上做一些笔记,并且比较高频快速反反复复复习每一科的内容。
第四轮复习是考前大概20天的时候,我每天快速复习两门(我按照记忆量的大小分成了中基+针灸,中诊+方剂,中药+中内的搭配),持续三天,然后不断循环。
关于人文我是没有怎么复习的,因为觉得可以靠素养做出来的题目不需要复习,不能靠素养做出来的题目也复习不到。建议可以考前几天看看历年真题和各大机构出的重点。
3每月的规划怎么做?
关于每个月的规划,我自己制作了一个类似月历的表格,将每天的大概的小目标都写进去,并且大概每一周留了一天时间进行反馈调整和休息。每天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后,打上一个又一个勾,是对自己的正向促进的良性循环。
4每天的计划怎么做?
关于每天的计划,建议大家买一个小本子记录,我整个考研期间写完了一本,最后的一个月就直接写便利贴上了。
每天的计划,理清思路后,前一天的晚上花个五分钟写好,或者第二天早上开始复习之前写好。注意当日事当日毕,一天的复习结束时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计划是否激进,以及未能完成的事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一般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过于细致,导致后面时间不够)
那么一定是会出现计划不能及时完成的情况的,所以上面提到的每周留一天进行调整就非常重要了,我们可以将未完成的计划适当地进行顺延,或者如果跟下面的计划没有太大的关联的话,而目前又有更重要的项目需要完成,那可以将计划暂缓。
5难啃的方剂计划怎么执行?
关于方剂的复习计划我心得较多,并且即使考研过后半年我都能基本记得。
建议首先将方歌自己改编,将主治和功用编进去,将不顺口的押韵(不是自己重新编哦,那样太费时,直接将现用方歌改编即可),将所有方歌分成多少个板块,严格按照遗忘曲线进行至少5轮系统背诵,直到可以背诵出每一首方歌;
后期(大概九月中旬)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复习一部分,拿着一页自己的大纲,背诵出方歌,做出相应的标记(我的○是不记得功用或者主治,×是完全记不得),下一次复习的时候就首先尝试背诵不熟的方歌,再开始背诵其他的,并且我会在第二天、第三天巩固第一天的背诵内容。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多分成几部分,后期熟练了,可以加大复习量,并反复循环。这样操作下来会非常得耗时,但是只要坚持下来了,方剂考组成,功用和主治这一块基本就是送分题。
二、中综各科复习心得
1中药
(?推荐资料:快快记和《过目不妄》和超鸣的总结)
在进行每一科的复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大纲考什么,怎么考以及真题题型的分值分布。中药分值分布大头在功效,其次是特殊主治,然后每一年会考一道归经、特殊药物的用量和禁忌慎。
我在复习中药之前对真题进行了统计,目的是了解主要考什么类型,分值占比等等。后来发现《过目不妄》每科都有相应的高分攻略,此书总结了中药命题模式就九个字:考个性、考共性、考特性。
考个性就是考药与药之间的区别:“A具有而B不具有的功效是()”一般是考察同一章节的药物或有相似功效的药物,如益母草和泽兰,大青叶和青黛,升麻与柴胡,补骨脂与益智仁,桑螵蛸和海螵蛸......
考共性就是考具有某种共同功效,均可治疗某种病症或均有某种共性的中药:“A与B均具有的功效是()”“A与B均可治疗()”一般同一章节顺序相连的几位中药最具有共性
考特性多为单选,特性是这味药区别其他药的特殊之处。
建议开始复习前首先结合学霸笔记将快快记的功效补充,然后按照遗忘曲线进行第一轮的功效记忆背诵,之后再记忆特殊主治,期间应每学习一章就及时做一章真题巩固,建议在纸质真题刷题,推荐药真题,此书的排版将真题的高频重点和命题趋势让人一目了然,并且解题思路也是别具一格,对于我们吃透真题有很大的帮助。不建议将真题收藏到最后再做,边复习遍做题,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复习成果并加以巩固,及时反馈,而且真题还有导向作用,让你逐渐知晓真题考什么,怎么考,以及考点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是需要背诵目录的,《过目不妄》将每个章节的中药都编成了短歌诀。并且,对于某些主治的记忆,此书的复习思路是结合方剂和病证来进行的,我认为这样的模式是比较容易记住的。
中药尤其还要注意最后几章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和拔毒化腐生肌药。这几章药物不仅难记忆,而且经常考。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有的特殊主治进行总结,比如杀虫药各杀什么虫,治疗盗汗、自汗和皆可治疗的,哪些药可以治乳痈、肠痈和肺痈,可以编短口诀进行归纳和记忆。
另外背了超鸣他们的总结,比如他们总结有止渴功效的都归胃(除了木瓜)等等一些市面上其他机构没有的总结,节省了很多时间。
2方剂
方剂主要考察组成,功用和主治,占比可以达到70%。复习的第一步建议将学霸笔记的歌诀改编,将所有功用和主治编进去,如果原本的歌诀功用和主治就齐全的话就不需要改编,直接背诵,做到事半功倍。然后就是按照上文第一点所说的方剂计划,严格按照遗忘曲线背诵,做到每一首方歌都能脱口而出。可以将方歌打印出来改编好粘贴在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不需要再抄一遍,费时费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抓其他的,会相对容易许多。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对知识点进行标注(其它科目也适用),我的绿色是真题考过的,黄色是必须掌握的方歌内容,橙色是我觉得的可能会考到的重点,粉色的是容易忽略的而且可能会考的知识点。
记忆过程应联想记忆,如复习到阳和汤的主治时,就应该想到小金丹,犀黄丸的主治,三者共同主治又是什么;柴胡在大柴胡汤用量为半斤,功用为透邪退热,那么就应该联想到补中益气汤中运用少量柴胡的功用又是什么;大补阴丸的主治为阴虚火旺证,与清骨散极其相似,但二者的辨别要点主要在于脉象;天麻钩藤饮中的牛膝是川牛膝还是怀牛膝,镇肝熄风汤和独活寄生汤中的又是什么牛膝,它们在方子中发挥的功效又分别是什么。诸如此类,在复习方剂时,应做到自己提出问题。
除此之外,方剂尤其容易考察主治两个以上和功效较多的方子,常以多选的形式出现。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点,就十分注重这两个板块,并且猜到了几道原题(理中丸主治,防风通圣散主治...)对于主治较多且零碎的方子也是编短歌诀,如真武汤(小便肢肿腹痛利,咳呕瞤眩热心悸),五苓散(水肿吐泻小便利,痛眩咳气脐动悸)。
最后才是复习配伍特点、中药用意、君药、中药比例以及同名方剂(近几年的命题趋势),因为这些知识点比较零散,且不得不说,尤其是中药用意,争议较大,往年出现过好一些题目一样却答案有出入的,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纠结,因为这一块分值相对来说比较小,且不像组成功用主治那样容易把握,有时候即使将中药的功效和方剂功用主治写出来推理,也不容易得到正确的答案,并且用意以往考过的经常重复考,将复习重点放在历年考过的中药即可。
对于加减应用,容易考察的是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子以及其他的名方,如补血剂代表方四物汤就反复考察了加减应用,《伤寒论》中的三泻心汤和四逆散都反复考察了加减应用,盲猜一个同是出自《伤寒论》的小陷胸汤考察柴胡陷胸汤(柴胡陷胸汤是肺炎1号方基础方之一)。其实,不仅局限于加减应用,方剂总体还是侧重于考察出自经典的方子的。
其他的知识点可以集中到一起记忆,比如仅仅通过背方歌中无法辨别的中药,姜(干姜or生姜or高良姜...),桂(肉桂or桂枝),橘(陈皮or橘红)...不要说可以通过中药和方剂功效推理,我们能在复习的时候就做好归纳和记忆的知识点,就要做到万无一失,就不要等到上考场时推理地提心吊胆,多选如果做不到完全正确就等于0。以及配伍特点也是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编短歌诀的,如培土生金(补肺救肺玉屏风,泻白参苓麦门冬)。
3中内
中内的分值是最大的,核心考点是辨证选方,我认为中内也是最简单的,一定要将歌诀烂熟于心(别想着靠自己记忆理解每个病每个证选什么方,最终一定会混淆),并具备一定的辨证能力,题目十之八九都能做出来。
中内解题思路看首尾,抓特点。首先先看第一个症状,迅速锁定是什么病,那么大方向就不会错了,再看舌脉,就可以排除一些比较明显的选项,有时还可以根据特殊症状进行一一对应,(如风痰哮—声如拽锯,白色泡沫痰;苏子降气汤—呼多吸少,气短不足息;喜悲善哭—甘麦大枣汤),最终判断证型选出方子。
中内一共有56个病,我第一轮复习时每天记忆三个病,并记忆歌诀和梳理结构。中内我也是边复习边做题的,学习完一个版块就做相应章节的真题,我是记忆学霸笔记的歌诀,并将歌诀摘抄到了我的小本子,方便每天都进行记忆背诵。
关于治法,也是经常考的,治法不需要死记硬背。治法的考察有两种,①根据题干的症状选治法②某病的治法有哪些。第一种类型,相对简单,可根据题干进行辨证,总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见血瘀(刺痛,舌质淤斑,脉涩)就活血化瘀,如见气虚(自汗,神疲,乏力,声低)就补气。第二种类型就要将该病的所有证型罗列出来,并结合病因病机进行选择了,难度较大。
中内喜欢从很多比较固定死板但易错的角度切入进行考察,例如考郁证基本上就是从与癫证的辨别点来考的。如
①NX,郁证的临床表现是?而D选项为癫证的表现,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类题的时候,还可以换种问法,哪些是癫证的表现?
②NX,背诵学霸歌诀第一句的证型歌诀就可以直接选出来了。
③NX,也是间接考察郁证与癫证的鉴别,A选项醒神对应的是癫证的痰气郁结证,癫证病机为痰气郁结,蒙蔽心神,治以化痰醒神开窍;郁证无神志异常,病机重点为气机郁滞,以气郁为先,涉及心肝脾,重在理气开郁。C选项郁证虽有心脾两虚,食欲不振,但无呕吐,故无需和胃。
除此之外我在每一轮复习做真题后,还总结了一些其他的解题切入点,
①如脉滑,不要立马就锁定是痰,还要判断是否为热或者痰郁化热;
②看到题干有寒象,不能直接就选治法,一定要仔细辨别舌脉属虚属实;
③对于治法中有脾的选项,一定要谨慎多多考虑,出题人喜欢在脾的治法设置陷阱,一定要在脾虚症状典型时,如便溏,口淡,脘痞腹胀,才考虑从脾论治,反过来,如N41A颤证阳气虚衰证中出现了舌淡,便溏,治法我们很容易会选择D有健脾的选项,但本证便溏根在肾阳虚衰,是由于火不暖土所致脾阳虚的便溏,故此时只是健脾是不够的,应治本补肾助阳;
④治法实在纠结的时候,可以根据方歌的功效进行排除,选与之相近的治法...而这些解题切入点,是在每复习了一遍真题之后逐渐得出的,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4针灸
针灸考察的题型种类较多且每种题型分值都相对均匀,没有分值占比特别大的题型,所以我复习的时候是分版块进行复习的。
我分为了①定位②特殊主治(除去本经腧穴的近治作用以及主治概要之外其他的)③特定穴④治疗各论每个病的所选经脉和主穴⑤刺灸法⑥针刺治疗⑦腧穴总论,复习针灸时还应结合中基的经络章节进行复习。
①穴位定位是一定要掌握的,直接背就行了,并且往年考过的基本上不会再考,需要注意的是,要熟练掌握每条经上有什么穴位,或者倒推,哪些穴位是这条经上的,编歌诀可以快速解答出这类问题。
②特殊主治我也是编了短歌诀的,如内关失眠癫痫郁,中风偏瘫头痛晕,胁痛痞证胃腑病。
③特定穴是最好拿分的,出题频率也较高,只要将歌诀记忆下来,就是送分题。
④治疗各论我也是每个病都编了歌诀,这个版块每年都会考察两到三题。其余的知识点较为零散,我是放在后期大概11月份才开始记忆的,因为怕过早记忆会遗忘。
对于针灸我也是将基础知识的歌诀摘抄到我的小本子上每天进行背诵记忆的。
5中基
关于中基的复习,我们要尤其特别!重视!历年真题,中基真题复现率非常高,考来考去也是换汤不换药。中基考点还是比较集中的,下图是我总结的一个梗概:
我一轮复习的时候也是分版块进行的,大概每周一章节,自己仔细看了书本,(因为我看视频看不懂,且理解地也不深刻)。
然后分章节做题,中基尤其推荐用药真题进行刷题,因为书中排版将真题高频考点重点很清晰地罗列出来了,比如藏象部分就是历年的高频考点,是重中之重,以及阴阳五行、病因六淫、治则等等也是每年必考的,通过这本书,可以很清楚地分析一些出题规律和趋势。
并且,我在学霸笔记也用绿色荧光笔标记出了真题考过的知识点,我认为这对于复习真题复现率很高的中基,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虽然中基侧重于理解记忆,但也绝不可忽视背诵,因为最终考场上快速解答问题才是王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①五行按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按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可能有的同学会想到大一刚学习中基时,老师提的帮助我们理解记忆的说法,“木可以点燃生火,火烧完了就化成了土灰,淘金是从沙里淘的...”
但是这样记忆,不能迅速解题,且后期大脑内存满了容易混乱,每道涉及了五行的题目,这样慢慢联想的话很费时,所以我从开始复习的时候,就用大头笔在便利贴写下了:木火土金水;木土水火金,贴在了天天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已经把它当成了咒语一样,经常念。
这就类似高中背元素周期表的模式,“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
②以及我们还要重视经典原文的背诵,如果出了不是很熟的原文考单选,那么大概率可以凭模糊的记忆做出来。
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考试真的出了多选(以往出过,但极少),考场上就有够捶胸顿足了,多选就是要做到万无一失,不然就是0。
③对于比较难的病机,我也是采用看书理解+背诵记忆的方法,重点背诵了脏腑病机,每个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成因,因为怕仅靠理解会漏掉一些自己推理不出来的成因。
还有一点是,我复习中基有的章节时,是跟中诊同步的。
例如复习脏腑病机的时候,我就同时进行脏腑辨证的复习,复习病因六淫时也同时复习病因辨证,复习气血津液时也同时复习气血津液辨证,这样中基中诊结合起来记忆理解,会理解的更深刻一点,也更容易记住。
6中诊
中诊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零散,也是难度最大的,因为有的多选常常不好把握,容易选错,我们复习的时候要把可以直接通过背诵就拿到分的知识点记熟(例如五色主病,舌诊,脉诊等等),并且做到心中有把握出了这个知识点就能拿到分。
中诊的考点集中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四诊,尤其是脏腑辨证和脉诊。另外,中诊出题也是有规律的,望诊的重点是望神和望色,望神四年内每年都考,望色考了三年,闻诊都为听声音,不排除会考嗅气味,气血津液辨证每年会考1-2道,其他辨证方法也会每年考一道...
复习中诊的时候要注意对比记忆,真题喜欢考察异同点。
我也是采用了看书记忆理解+背诵歌诀,然后这门我听了超鸣的诊断课,是超哥讲的,他比较注重逻辑和总结,每个点都编了歌诀,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他会告诉你老师可能在哪里挖坑,听得多了,看到很多知识点你就知道该如何去记。
也会告诉你哪些点是一对一对的知识点,就是老师出题都是拿一对的这种点来考你,比如肝火旺盛和肝阳上亢是一对,气陷和气不固是一对。
三英语
对于英语的复习,我认为是要根据个人基础视情况而定的,网上有各种类型的经验贴,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参考。英语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优势,高考分,六级分,其中阅读只错了三个完形填空。
但考研英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也是预料之中的,因为整个复习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掌握到套路和规律,并且我认为,考研英语更加侧重于考察我们检索重点信息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这也是读研所需要的,跟四六级是截然不同的。
关于成功的经验,我只有两条,重视真题阅读,重视单词的记忆。
下面我讲一下我踩过的坑吧:
恋恋有词视频虽然很早就看完了,但没有及时记忆,而且我觉得此书将真题做成切片讲单词的模式,会让我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到后面发现开始做真题的时候,我就能知道这篇阅读大概讲什么,从而反映不了真实水平。
由于备考时,我就预测今年考研人数暴涨,英语阅读很大可能会出现难度加大的情况,所以我当时的想法,那我的英语作文要高分,虽然动机没有错,但是我花了巨多的时间去准备作文,我在十月份之前将王江涛20篇范文背熟了,并且分类总结了自己的模板,从11月中旬开始每三天写一篇大作文或者小作文。这样操作就本末倒置了,尤其是在后期复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
建议基础不好,不追求高分的同学直接套用自己总结的模板,毕竟字体、卷面和篇幅就占了很大比重。
其他的复习经验大家可以自己去网上搜。
四政治
对于政治,总的来说复习节奏是先慢后紧,复习重点就是抓选择题,尤其是多选。
并且一定也要像背诵记忆专业课知识那样不断重复,对于大题,可以后期11月份的时候再开始背,或者要求不高的直接背肖4,结合其他老师的一些押题。
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政治经验贴,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我主要讲一下我踩过的坑。
首先就是资料买太多,我将肖秀荣的全家桶都买了,其实最后用了的只有题和肖4肖8,我还用了徐涛小黄书和腿姐背诵手册;
然后就是有不太重视的心态,没有像背专业课知识那样,反复重复背诵记忆,很多时候等过了一阵子再看某个科目或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没记过一样;
复习的时候有些形式化,沉迷于快速刷完视频,没有及时做题巩固;后期市面上各大老师出的选择题模拟题我也不怎么重视,没有做完......
五小Tips
1关于资料
中综资料我用了学霸笔记,还用了药真题分章节刷题,用了过目不妄和超鸣资料复习中药,冲刺用了套题。
中综资料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资料其实都大同小异,最最最主要的是自己能记忆到自己的脑子里,把一本资料完全吃透的成效远远大于多种五花八门的资料一起用。
英语资料也是,只要一本单词书和真题就完全够了,政治资料有时效性,要紧跟当年时政。
2关于做笔记
不要做大量的无用的誊抄式的笔记!
笔记只做归纳总结类就好了,除非你抄一遍你就能记得,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认为重新抄一遍不如把这个时间花来背诵三遍,因为最终我们考的不是默写,而全部是选择题。
实不相瞒,整个考研下来,我的中综并没有任何一本笔记本,因为学霸笔记的配套资料已经全部总结归纳好了,我只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在资料旁边做一些细碎的笔记就好了。
3关于真题
中综一定要重视真题!
并且要反复做,把真题吃透,做多了真题,一些解题方法,套路和命题规律也会逐渐了然于心。
每做一遍真题你都会有不同的心得,建议边做真题边标记备注哪些是有疑问的,哪个知识点不熟,其中联想到的其他的知识点也要备注下来,做完之后一定要去翻书查阅。
4如何稳拿基础
中综拿其实很简单,一个字,背,两个字,重复。
复习的过程中要非常非常注重基础,通过背诵就可以稳拿分的绝对不能放过,例如所有中药功效,所有方剂组成功用主治,中内歌诀,针灸定位、特定穴、特殊主治、选穴和主穴,中诊舌诊脉诊,中基藏象...
我复习的时候就是以基础为主,踏实踏实背每一个中药的功效,每一首方歌,每一个病的中内歌诀,如果这些分都把握不了的话,何谈去搞定那些飘忽不定的知识点呢。
5关于背书
我将每个科目的最基础的部分都摘抄到了我的一个小本子,方剂是直接贴的,然后背到差不多了但不是很熟练的程度之后,几乎每天都会花2-3小时反复背诵,到10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将所有科目的基础和歌诀都能做到不经过大脑就脱口而出了。
考中综的时候我其实状态很不好,整个人脑子都是懵的,还是戴了防噪音耳塞才静下心来做题,但正是由于我复习的时候做到了脱口而出的程度,所以中综总体还是考的不错。
6关于复习顺序
不建议所有科目齐头并进,建议先从难啃的中药方剂中内歌诀入手,因为人总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精力是最旺盛的,如果所有科目一起复习,那么每天分配到每个科目的时间就很少,但是记忆就是要在短期内反复刺激,不断重复。
我的复习顺序是中药,方剂,中基,中内,中诊,针灸。一个阶段以一门为主体,再搭配复习另一门。
7关于视频
我看了张凤瑞的方剂,超鸣的诊断。不要依赖视频,一定要自己多背。
8关于休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息习惯,有的人早上效率高,有的人晚上效率高,我们要听从自己身体的声音,但绝不是随心所欲,也不要跟风早起却困了一整天。
建议有时候如果实在很困,那就干脆趴在桌上睡10分钟,我就是每天早上九点半左右开始就会困得不行,然后有时候我就会眯一会,还有晚饭后也会困,有时候也会眯一会。
这里有个小建议就是,早餐少吃碳水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蛋白质高的食物,有喝咖啡提神习惯的,可以在午睡前喝,因为咖啡因起效大概就是在30min分钟后。
9关于心态
保持良好心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不能跟别人进行比较,别人的进度可以参考,但是一定不能有跟别人进行较量的心态,否则特别容易打乱自己的节奏,扰乱自己的心绪,乱了方寸。
每个人对于每一轮的复习的定义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像我自己就习惯比较细致地去进行每一步,然而过于细致有时候就会效率不高。但我的一个研友就是截然相反的,她喜欢非常快地将一件事做完,先抓住大头,然而最终我们都考得不错。
10.关于复试
我只听了超鸣29.9的公开课,其余全部自己复习的。他们也有带背班,初试分偏低,以及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可以考虑,我看超哥朋友圈有发截图,群里有人复试有遇到原题,如果运气好有遇到原题,那还是很不错的。
有人说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又一遍得洗。走上考场的那一刻,天亮了,你突然发现,有人忘加洗衣粉,有人用的是洗衣机。但只要你认认真真的洗过了每一个地方,这件衣服就一定可以光亮如新。而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都会想起这段岁月。
这一碗考研鸡汤,虽然没啥营养,但真的很香。
考研是自己的事,既然决定了考研,就一定一定要坚持初心。考研很难,它是一场综合性考试,我认为除了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复习,其他因素占比也非常大,比如说方法论,规划,执行力,应变能力以及很重要的心态。
同时,考研也很简单,它一定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也是一场偏应试的考试,有套路也有规律,当然,这些都是在勤勤恳恳,扎实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而言的。
最后用两个成语结束,天道酬勤,道阻且长。
往期精彩推荐
经验贴丨时间还够用吗?快来康康大神怎么安排的
经验贴丨中医专硕考研分,我的时间安排和各科复习经验都在这里了!
经验贴丨分上岸浙中医,教你如何备考中综不走弯路
经验贴丨初试分,只要复习方法得当,自己就是那个考试大神!
投稿邮箱丨chaomingj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