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你,是否曾掰着指头数“斗”和“簸箕”?关于指纹的形状,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
该说法认为未来早已注定,而指纹潜藏着财富密码,预示人们以后的穷富。那么,这是真的吗?
人类指纹如何形成?其实指纹并非人类的专利,大猩猩、考拉等动物也有指纹,不过本文只讨论人类指纹。
狭义的指纹,指的是手指末端指腹皮肤的乳突线花纹,广义的指纹则包含指腹纹、指节纹和掌纹。
指纹对人类的生活十分重要,很多人认为指纹有助于增加摩擦力,其实不然。
实际上,指纹是减少摩擦力的,这样皮肤更容易拉伸变形,一方面能避免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会更容易感知和抓紧物体。
胎儿发育到10周时,指尖等部位会形成暂时性的球状鼓包;发育到3、4个月时,宝宝的指纹就会形成。
人体的指纹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形状,斗型、弓型和箕型(簸箕)。中国人的指纹90%都是斗型和簸箕型,二者的出现率差不多;欧洲人多是簸箕型指纹;美国人以弓型纹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指纹虽然位于指腹,但它的形成却跟皮肤发育无关。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团队,携手复旦大学团队、爱丁堡大学团队,联合国内外十多家科研机构,对指纹的生物学机制展开研究。
他们分析了人类近百万遗传位点和指纹形状的关系,发现了斗和簸箕的奥秘。结果显示,在指纹形状的形成中,肢体发育相关基因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不是皮肤发育相关基因。
比如,小指相对越长,掌长相对越短,双手的斗型指纹就越多;食指末端指节相对越短,斗型指纹就越少。
人类指纹究竟有何奥秘?科学家给出答案我们抬手就能看到的指纹,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抓握和感知
前文提到,指纹可以增加皮肤的韧性和延展性,使其不容易受伤,并且有助于牢牢地抓握物体,这是指纹最基础的作用。
·指纹识别
年,英国学者出版了《指纹》一书,确认指纹有三大特征:终生不变、可以辨别、可以分类。此外,指纹还有一个特点:人人不同。
这些特征,决定了指纹能够作为识别和确认某人的符号,因此能运用到密码解锁、案件调查等领域。
现在手机等智能设备都提供指纹密码功能,用户只需将自己的指纹录入密码库,之后就能使用指纹解锁,十分便捷。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手指会接触到油脂、尘埃,自身还会分泌汗液。因此指腹触摸物体表面,就会留下痕迹。
如果手指沾上了印泥、墨水,它压出来图案就是指印,按照指纹遗留方式可分为明显纹;还有人用指腹在蜡烛、黏土上留下指纹,这种便是成型纹。
假如接触干净表面,手指也会留下指纹,只是用肉眼难以察觉,需要用特殊方法才显现,这种就是潜伏指纹。
在我国古代,由于识字认字的人不多,人们经常采用“画押”的方式留下手印,有需要时对比辨认。
在唐朝,手印已应用在文书契约上;到了宋代,手印还正式成为了刑事诉讼的物证。在近现代,指纹破案的应用就更为先进和普遍了。
·“看手相识疾病”或成为可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比如古今都流行的看相。许多人认为,通过手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状态和未来。
因此,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斗穷,二斗富……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斗越多,命运越好。
其实科学家早已揭秘,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家千万别信以为真。康熙皇帝十个手指全是簸箕纹,一个斗都没有,却依旧成为“千古一帝”,可见俗语只是俗语。
不过,科学家的研究指出,指纹还真有可能预示疾病。汪思佳带领的科研团队发现,不同的皮纹表型,跟许多先天遗传性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也就是说,指纹形状跟疾病健康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这使得“看手相识疾病”成为可能。例如,唐氏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有断掌、足拇趾弓状球纹。
如今,研究团队正在跟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假如有所突破,研究成果可以运用于新生儿先天疾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不得不说,指纹的用处实在太大了。但神奇的是,世界上居然有一些人没有指纹,他们是什么来头?
为什么有些人没有指纹?有些人先天没有指纹,整个指腹跟其他部位的皮肤一样,一片平坦。生活在孟加拉的小伙阿普·萨克,他们一家就是这种情况,家族4代男性都没有指纹。
据了解,阿普一家应该是患上了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病“皮纹病”,也被称为“移民延迟症”,全球确诊这种疾病的人数不超过一百。
有人说,阿普这些先天没有指纹的人,是遭到了“基因的诅咒”。不过阿普是幸运的,他们一家虽然没有指纹,但健康状况并未出现问题。
患上网状色素性皮肤病(DPR)的美国女子谢丽尔·梅纳德,就没那么好运了。
除了没有指纹,她还出现了牙齿发育迟缓、头发稀疏、汗腺减退等问题。由于身体散热功能受限,她在跑步机上跑几分钟,就热得想一头扎进冰水里。
当然,不管身体健康有没有受影响,生活在现代的无指纹人,都会面临许多不便。
没有指纹,自然用不了指纹解锁功能。这还是小事,像阿普的父亲,明明通过了驾照考试,却因为无法录入指纹而拿不到驾照,只能被迫“无照驾驶”,还得随身携带相关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