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检及常规儿童保健时,医生不仅会进行详细检查孩子的五官、心肺和腹部,还需要查看孩子的臀沟和腰背部,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下列图片:
医生要查看的,就是宝宝是否有如图所示的腰骶部皮肤异常,如隆起或凹陷、赘生物、血管瘤、异常毛发或胎记等。其中最常见的发现,就是骶尾部的“小坑”。
什么是骶部小凹?
骶尾部的小坑的医学名称叫做骶部小凹(sacraldimple)。虽然名称中只提到骶部,但是实际上小凹可以位于骶骨到尾骨表面皮肤的任意一处。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异常,发生率约2%~5%。如果新生儿筛查时,发现小凹处于身体的中线上,直径5毫米,与肛门的距离2.5厘米,底部皮肤完整,那么就称为单纯性小凹,单纯性小凹没有什么临床意义,不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相反,如果小凹很深很大,直径5毫米,与肛门的距离2.5厘米,甚至位于臀沟之外,或者合并存在皮肤颜色或毛发的异常,则称之为非典型性小凹,和赘生物、血管瘤一样,可能提示隐性脊柱裂的存在。
随着宝宝长大,小凹与肛门的距离会随身高增长逐渐增加,单纯的距离标准不再适用于判断小凹的性质,一般来说,如果小凹位于尾骨表面的皮肤上,则无需进一步检查;如果小凹位于臀沟范围以外,或位于骶骨平坦部表面的皮肤上,就需要引起重视。
为什么需要筛查隐性脊柱裂?
脊柱裂又称为椎管闭合不全,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管缺陷。隐性脊柱裂是指脊柱骨性结构的缺损,和显性脊柱裂不同之处在于,隐性脊柱裂不伴有神经组织的外露。最常见且最轻型的隐性脊柱裂类型是孤立的椎骨骨性缺陷,但椎骨缺陷同时可能伴有其他更严重的脊髓及骶部结构异常,尤其是脊髓栓系综合征。
什么是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顾名思义,是指脊髓末端的终丝部分和脊柱骨性结构之间存在异常联结,影响脊髓的正常上下移动。随着儿童逐渐长高,脊髓的末端会受到牵拉,引起神经功能异常,孩子可能会出现背部疼痛、大小便失禁、行走不稳、肌肉萎缩、高弓足、下肢感觉异常等症状,是一种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因为脊髓栓系的症状非常隐匿,不易引起重视,确诊时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如果新生儿筛查发现宝宝有非典型性性骶部小凹、异常毛发、胎记等腰骶部皮肤异常,需要常规进行B超检查,排除隐性脊柱裂和脊髓栓系。
B超检查的最佳年龄是3月龄以内,3月龄的婴儿脊柱已经骨化,B超无法探查脊髓形态。如果宝宝错过了B超检查的时间窗,则需要进行脊髓的MRI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避免脊髓栓系导致永久的神经损伤。
如何预防隐性脊柱裂等神经管缺陷?
怀孕前3个月和孕期补充叶酸,每天μg,是预防脊柱裂等神经管缺陷最有效的方法。如果父母有患过神经管缺陷,或曾经怀过有神经管缺陷的孩子,那么再妊娠时,叶酸的推荐剂量是4mg。请咨询您的产科医生了解最佳的预防剂量。
在线咨询杨茜茜医生
本文知识点:儿童保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