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健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现状与投资机遇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pf.39.net/bdfyy/qsnbdf/index.html

一、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产业环境——多因素共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1、医疗服务行业快速增长的宏观驱动因素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就整个产业的现状来看,表现出了四大特征。首先,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多方面刚性因素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地增长。截止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到了14.3%,而城镇化率达到了52.6%,且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其次,医疗服务行业也是消费升级最受益的行业之一。年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发达国家消费升级规律来看,人均GDP由-美元增长过程中,日常消费比重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休闲娱乐等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再次,新医改扩大了医保覆盖面。年,中国医保覆盖率已经达到97%以上,这一数字是年的6.7倍,通过医保,医疗需求将逐步释放;最后,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每年都在以高于GDP的增速在高速增长,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约2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5.5%,远低于美国的17.9%,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7%。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意味着我国医疗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2、医疗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医疗市场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消费升级的内生性推动,以及新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作用下蓬勃发展。全国医疗机构收入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年达到了近1.4万亿元,相对年增长了2.8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8%,预计未来5-10年增速将保持在10-15%。

诊疗和住院人次逐渐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全国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稳定增长,其中诊疗人次由年的40亿人次增长到年的69亿人次,年均增速度达到8%;住院人次由年的万人次增长到年的1.78亿人次,年均增速为13.8%。随着人口结构的日益老化,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将会长期稳定增长,预计-年大致维持在年均7-10%的平均增速。

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快速增长:伴随着我国居民医疗需求的增长,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也呈逐年增长态势,从年的亿元快速提升至年的亿元,增长了3.8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8%。-年,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了3.2倍,从元增长到了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7.4%。

3、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供给相对不足:同旺盛的医疗需求相比,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相对不足,而且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又使我国医疗供给短缺的现象更加严重。

卫生总费用支出占比仍旧较低:从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来看,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5.5%,远低于美国的17.9%,也低于世界平均的9.7%。位居世界卫生组织个成员国第位,仍处于偏下水平。

人均医疗支出相对较少:中国人均医疗费用支出相对较少,年为美元,只有美国的4%,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8%。中国卫人均卫生费用(按美元换算)位居世界卫生组织个成员国中第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政府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卫生支出逐年提升,年相对于年增长了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但总体的支出水平仍然较低。从各国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看,我国政府为医疗卫生事业所做的投入比例也处于较低水平,仅为10.3%,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医院发展缓慢:截止年末,医院数量总计个,医院数量的增速较为缓慢,-年年均增速只有3.1%。医院个,医院个,医院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依旧占据绝对优势。

医疗设施不足:医院病床数量共计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仅3.8张,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明显,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床位数增长率也明显低于我国住院人次的增速水平,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医疗人员数量尚有提升空间: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平均数量为1.82人,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护士数量仅为1.66人,低于世界平均2.8人,整体尚有提升空间。

医疗资源相对于医疗需求呈现发展滞后的现况:通过对比近年来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增速可以看出,医院数目的增量和执业医生的增速远低于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的增加,医疗资源相对于医疗需求呈现发展滞后的现况。年我国诊疗人次增速、入院人数增速、病床数量增速分别达到了10%、14%、16%,而医院数量增速、医生数量增速只有5%和3%。在我国“医院”作为医疗服务行业的核心承担了近90%的实际需求,多年来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目前的生存主要是“以药养医”,发展有限,公立体制的弊病等使得现有医疗资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医疗改革持续深入,民营资本迎来契机

国家新医改正在不断深入,对于医疗市场而言,每一次大的行业政策出台的前后,都会创造出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而当前这个阶段,我们正处在又一个新的历史性大发展的起点。

年,国务院年(58)号文件从放宽准入范围、改善执业环境、促进健康发展三大方面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政策支持力度、开放程度、空间均是前所未有。从微观视角来看,医院产业相关配套政策的环境也逐步转暖,医院的定价、土地、税收、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科研学术等环节构成了考量医院经营层面的微观政策指标。微观层面配套政策正在积极倾向医院。

年,新医改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至年非公立机构医疗床位数与服务量占总量的20%的具体目标。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年,卫计委发布文件《关于控制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规划纲要(-)》出台前,暂停审批医院新增床位,同时禁止医院举债建设。

引入外资:年8月27日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发布《关于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7省市医院试点工作,医院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

医院改革:年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年6月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年6月13日,第二批城市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试点城市由17个扩大到34个。

年8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医院(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三、社会资本参与地级市和县医院改制和并购,已吹响集结号

国内经济的转型和政府管理职能的改变是未来中国改革的核心,急剧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使现有医疗体系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从年到今天的各项医改政策出台,十八大后才真正将正确的医改方向和政策推出并落地,设立了试点城市,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医改,还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模式。

医疗的改革与发展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是政府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已经开始面临捉襟见肘的现况。一方面,公共财政供给状况正在发生改变,由过去十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甚至低速增长的轨道。年上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只增长1.5%,而全国医疗卫生支出亿元,同比增长22.3%,是所有政府支出中增长最高的类别,但是未来能否保持这种增速,令人堪忧。政府已经清楚地表明加大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这都预示着财政收入高增长期已过,依靠财政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不可持续。另一方面,高额的政府债务问题使得政府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力继续保持对医疗体系的高投入。目前地方债问题,特别是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地方债问题非常突出。地方债务的高压,使得部分地级市和县级市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捉禁见肘,地级和县一级的医院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最后,随着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进程持续,卫生支出需求将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增加。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提到“到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的目标,从政策的目标来看,单单依靠政府自身的财政投入已经难以实现。面对上述政府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几点困境,民营资本的进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同时医疗市场化必然带来行业竞争水平的提升,政府主导下的医疗服务标准核定也使医改保持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轻易不会造成大的偏离。

医疗服务市场化和资本化已经由凤凰医疗给出了方向和答案,医疗资源目前属于价值洼地,属于严重低估的时期,因此政府在医疗资源市场化的进程中除了减少了财政投入外,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参与到过程中,获得相当的利益。作为地方政府来说,也能够成为政府政绩的重大事项,将医疗资源借助民营资本进行整合并且成功的登录资本市场,是政府经济改革的一项或多项成果。而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须在在十八大总的改革精神的指导下,让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医院的改制和并购,才能解决政府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力不从心。

四、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机遇

在当前大的趋势下,三个方向成为资本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hz/10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