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体态到合格线了吗

白癜风的外用药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403/4603048.html

是否还记得儿时写作业的时候

背后突然出现一巴掌

耳边一句“背挺直”的日子吗?

现在你有没有将同样的巴掌

落到自家孩子身上?

但父母们很快会发现

即便落下去个巴掌也不管用

写着写着就趴下去了

孩子为什么很难将背挺直?

这项发展有何危害?

怎样判断孩子体态是否存在问题?

下面就来给大家一解疑惑。

1.

一个好的体态是什么样的?

坐、卧、站、立、行;平时生活中,一个人在动态或静态下,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我们把它叫做体态。

而俗语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指的就是一个人的体态。

但,这只是“肉眼可见”的主观评价,体态好不好存在两个“硬”标准

标准1:

对称性

体态对称,虽然和数字意义上的绝对对称不一样,但至少要达到视线上的审美标准。

在这里,用高低肩来为大家举例:

标准2:

能量“最优化”

好的体态,不但能节省很多能量,还可以将能量最大化释放。

先来试试看,在含胸驼背的状态下进行深呼吸,然后在正常状态下深呼吸。

在两种状态的对比下,有没有觉得还是后者更轻松?这就是节省最大的能量。

同样地,还有一个小测试,能让我们直观地理解感受什么是将能量最大化释放:对比正常体态下握拳与屈曲状态下握拳的感受,两者之间前者明显握力更强。

2.

为什么现在的少年人“挺”不起来了?

先来看看数据,从中国青少年体态调查现状中,可以发现中小学生:

平底足发生率约25%—30%

脊柱侧弯发生率约1.02%—1.2%

姿势性脊柱侧弯发生率约到50%

总体上,不良体态高达65%

看到这组数据,一些父母可能会将孩子出现体态问题的原因,归于永远在“减负”的课业,以及越来越普及的电子产品。

实际上,寻其根本,还是因为青少年的两大体质特点:骨质特点和肌肉原因。

骨质特点

青少年骨质偏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也说明很可能会变形。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出现体态不良是迟早的事。

肌肉原因

因为学习需要长时间伏案久坐,缺少锻炼,前方肌肉就容易短缩,后方肌肉被拉长,从而让身体肌肉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圆肩驼背、头前引自然就出来了。

注:青少年儿童的骨骼有着很强的可塑性,骨骼线还未闭合,在这时候进行矫正会更容易。如果错过了矫正的黄金期,体态矫正将会变得更困难。

3.

自测不良体态

不良体态“从头到脚”包括有:圆肩驼背、高低肩、头前引、脊柱侧弯、胸廓塌陷、肋骨外翻、腰椎前凸、骨盆倾斜、X型腿或者O型腿、平底足……

如何判断自家孩子有没有这些不良体态呢?其实通过一些简单小测试,在家就能轻松自查。

全身体态评估

看侧面,要看孩子的耳垂→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外踝这五个部位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就像是人体的中轴线,帮助形成人体的最佳体态。

看正面,需要看头部与两侧肩有无夹角,两侧肩峰是否等高,两侧锁骨是否在同一水平线,然后看膝关节有没有呈现外翻膝或者内翻膝。

自测平底足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处于站立状态时,足弓可以容纳一个手指的厚度。但如果足弓容纳的厚度小于一个手指,即为扁平足;如果超过一个手指,即为高弓足。

自测骨盆前倾

自然站立,将头枕部、肩部、臀部、足跟靠墙,然后检测腰椎和墙壁之间的缝隙。如果缝隙小于一掌即为骨盆后倾,大于一拳即为骨盆前倾。

自查不良睡姿

我们一生大概有?的时间是在睡觉时度过的,所以如果睡姿出错,也是有可能导致体态问题的发生。

在这里提醒大家,要警惕以下两种常见的不良睡姿:

蜷缩一团:很多人睡觉时习惯像婴儿那样蜷缩成一团,虽然会让人暂时觉得舒适,但时间久了会给背部和头颈带来压力,造成习惯性驼背。

趴着睡:趴着时,脊柱的生理弧度得不到床的固定支撑,可能会引发腰背痛、歪曲变形,还会给脖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hf/16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