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准备参与这项运动。
尽管跑步有着很多的健康收益,但是对于业余跑者和新手,跑步有着很高的受伤风险。
跟腱炎(AT)就是一种常见的跑步相关的运动损伤,其主要临床特点是肿胀、疼痛以及功能损伤。
生活质量
跑步相关的损伤,特别是跟腱炎,被认为是由跑步相关变量(如跑步频率、距离、步数)和使跑步者易受影响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生物力学因素可能会增加特定解剖结构(如跟腱)的应力,并作为损伤发生的介质。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肌腱病,人们普遍认为肌腱的超负荷在肌腱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生物力学因素也被认为在跟腱炎的发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刘翔跟腱受伤
例如,过度的旋前会增加后足外翻和胫骨内旋进而增加跟腱内侧的压力。
动态活动时的足旋前被认为是受前足内翻和踝关节背屈限制的影响。
足底屈肌强度是另一个局部生物力学因素。有研究已经报道过这些肌肉的功能缺陷。
此外,肌肉力量被认为是发生跟腱炎的主要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需要足够的足底屈肌力量来吸收在拉伸缩短周期中产生的力量。
一项系统综述发现,在患者中,改善足底屈肌神经肌肉功能与改善临床结果相关。
此外,髋关节运动和后足外翻之间的耦合运动也有作用。
研究表明,髋关节外旋肌的硬度和力量都可能影响后足外翻的ROM。
髋关节内旋可能导致小腿内旋,进而可能导致足踝复合体的旋前。
较大的被动髋关节内旋ROM已被证明与步态期间增加的内旋ROM。
考虑到髋内旋和后足外翻之间的耦合运动,可以推测,在较大的髋被动内旋存在的情况下,外翻力量不足,可能会影响踝关节运动学和影响跟腱负荷。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患有AT的运动员髋关节外旋肌力量不足。
主要研究内容
这个横断面研究招募了两组参与者:男性和女性休闲跑步者有(病例组)和没有(对照组)跟腱炎。
两组的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岁到55岁之间,每周至少跑步15公里。
排除标准包括:近6个月内有外伤史(病例组AT除外),躯干和/或下肢手术史,近6个月内有物理治疗史,收集资料时有疼痛史。
报告跟腱区域疼痛和触诊时疼痛的参与者被纳入AT组。
参与者完成一份问卷,提供人口统计、运动参与和AT信息。
两组患者都完成了维多利亚运动评估(VISA-A)问卷,这是一份自我验证的报告量表,用于量化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对对照组的优势肢和AT病例组的症状肢进行临床测量。在双侧AT的病例中,我们评估了症状最严重的肢体。
临床测量包括负重弓步试验(WBLT)、小腿-前足对线(SFA)、被动髋关节内旋(IR)运动范围(ROM)、踝关节足底屈肌(PF)和髋关节外旋肌(ER)的等长肌力。
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
通过WBLT测量封链中的踝关节背屈ROM。脚置于地面上的胶带上,使第一个脚趾与脚跟的中心对齐(图1a)。
保持这个姿势,参与者被要求向前冲,在不抬起脚跟离开地面的情况下,用膝盖触碰墙上画的第二条线。
治疗师将一只手放在受试者的跟骨上方,以验证它在测试过程中是否抬起。
参与者被允许把手放在墙上保持平衡。一旦参与者达到最大弓步距离,治疗师将一个倾斜仪放置在胫骨粗隆下15厘米来测量角度。
至少重复5次,直到测量最大弓步角度。
▲图1
小腿-前足对线测试(SFA)
受试者俯卧位,脚离开桌子。在胫骨平台之间的中点和踝后方的中点进行标记。
检查者用一根尺子划出一条直线连接这两点。
接下来,检查人员根据跖骨头的方向在前足底放置一根金属棒,保持跟骨的后部面向上。
另一位检查者将受试者的大腿固定,使用一个测角仪将参与者的踝关节置于背屈90,并要求受试者主动保持这个姿势。
姿势保持后,将数码相机放置在支架上,拍摄足踝对齐照片(图1b)。
从踝关节定位到拍照进行3次,使用软件(SAPO)分析图像,计算小腿平分线与与前足金属杆平行的线之间的角度(图1c)。
从三个测量值中计算出一个平均值。
被动髋关节内旋活动范围
受试者置于俯卧位,下肢膝关节屈曲90。要求受试者保持放松,避免臀肌和腘绳肌收缩。
如果发现任何肌肉收缩的迹象,则不进行初始评估。
用弹力带使受试者骨盆处于稳定,避免旋转。
检查者用一只手进行髋关节内旋,并保持膝关节在90位(图2a)。
当达到最大髋关节内旋时,检查者在胫骨粗隆下5厘米处用倾斜仪测量。在分析中使用了三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图2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跟腱病的分类与回归树模型。
3号节点存在AT的分类为被动髋关节内旋ROM(29.33)以上;终端节点8髋关节内旋ROM在29.33以下,踝关节PF扭矩在0.76Nm/kg以上,SFA在5.53以上,髋关节ER扭矩在0.61Nm/kg以下;终端节点10髋关节内旋ROM低于13.99,踝关节PF扭矩高于0.76Nm/kg,SFA高于5.53,髋关节ER扭矩高于0.61Nm/kg。
终末节点4无AT的分类为被动髋关节内旋ROM(29.33)和踝关节PF扭矩(0.76Nm/kg);终端节点6被动髋关节内旋ROM在29.33,踝关节PF扭矩在0.76Nm/kg以上,SFA在5.53;11号终末节点髋关节内旋ROM在29.33—13.99之间,踝关节PF扭矩大于0.76Nm/kg,SFA大于5.53,髋关节ER扭矩大于0.61Nm/kg。
缩写:AT(跟腱病),IR(内旋),ER(外旋),ROM(活动范围),PF(足底屈肌),SFA(小腿-前足对齐)。
▲图3
研究表明,髋关节和足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测量与发生在休闲跑步者。
具体来说,被动髋关节内旋ROM、SFA、PF扭矩和髋关节外旋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该人群中AT的风险和保护特性。
临床医生应该考虑对每个跑步者进行个人评估,因为相同条件下的参与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性。
参考文献
[1]FerreiraV,OliveiraRR,NazarenoTS,etal.InteractionoffootandhipfactorsidentifiesAchillestendinopathyoccurrenceinrecreationalrunners[J].PhysicalTherapyinSport,,45.
李长江
新疆医院物理治疗师
专家点评
跟腱是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下端移行的总腱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壮的肌腱之一,对于个体的站立、行走、跑步及维持平衡非常重要。跟腱是下肢运动链中最易发生肌腱病变的结构。跟腱病变在运动人群中约每10万人中12人会发病,每年在超级马拉松运动人群中发病率为11.5%,在25岁以后过大负荷训练容易导致跟腱退行性改变,形成跟腱病。跟腱病常见症状是僵硬、延伸或牵伸疼痛、负重疼痛和跑步疼痛。临床检查显示局部压痛、捻音、肌腱或肌腱周围可触及肿胀结节,以及背屈受限。蹬离地面力量减弱通常是疼痛和随后小腿三头肌废用性萎缩的结果,尤其是在慢性病变中。MRI首先用于诊断跟腱病变的程度与范围,由于MRI比较昂贵,可以采用超声来跟踪愈合状况。跟腱病的治疗需要物理治疗师跟随组织(跟腱)的声音,合理制定运动和预防方案。当离心训练及其他运动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冲击波治疗和增生疗法。踝足的生物力学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矫形支具和合理选择鞋具有助于运动控制从而使患者受益。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往期好文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