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的足踝生物力学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本月培训班优惠元、抓住优惠机遇

足踝部生理解剖

  足踝部分为后足(hindfoot或rearfoot)、中足(midfoot)、前足(forefoot)三部分。后足是由距骨(talus)和跟骨(calcaneus)组成,是踝关节最重要的部分;中足由7块小骨头组成;前足为跖骨(metatarsus)以下部分。

  

  足踝关节(Anklejoint)

  足踝关节主要由包围距骨之三个关节面组成:胫距关节(talo-tibialjoint),距下关节(subtalarjoint),距舟关节(talo-navicularjoint)。

  

  踝关节轴线(Ankleaxis)

  距下关节为了要应付行走时足部形状的改变,呈现S形立体交叉的关节面,其关节轴线为从内测前上方向外侧后下方倾斜。因此距下关节的关节活动系主要沿着轴线,自然产生旋前(pronation)和旋后(supination)两种动作。

  

  

  

  旋前(Pronation)旋后(Supination)

  旋前(pronation)=背屈(dorsiflexion)+外展(eversion)+外翻(abduction)

  旋后(supination)=跖屈(plantarflexion)+内收(inversion)+内翻(adduction)

  足部纵向参考轴线(Axialreferenceline)

  足部之纵向中心轴线,为通过跟骨中点至第二跖骨头中点之直线。

  

  步态动作

  着地期(Heelstrikephase)

  在足跟着地时,是从跟骨外侧先触地,再向内侧翻转(Lateral-to-medialheelstrike),因为摩擦力的关系,距下关节会从轻微旋后姿势(supination)转为旋前姿势(pronation),这种姿势转变主要的作用就是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吸震作用)。

  检查鞋子时,足跟外侧通常磨损比内侧多一些,这是正常现象。

  

  

  站立期(Stancephase)

  为了吸收身体的重量与着地的冲击力,会使距下关节产生旋前动作(pronation),促使原来前足内翻(约8度)转而贴向地面,接着足跟轻微外翻,胫骨向内转(tibiainternalrotation)。这种距下关节旋前角度的控制,主要是受头与关节面之影响,肌肉控制所占的角色很少。

  

  

  站立中期(Midstancephase)

  此期负重之下肢股骨与胫骨开始外转(externalrotation),使距骨产生旋后(supination)动作,最后距下关节回复到正中位置(neutralposition)。

  

  推进期(Propulsiveperiod)

  从足跟离地开始,进入推进期,此时距下关节回复到正中位置。

  有效率的推进,必须依赖前足和后足之骨关节互锁机制(osseouslockingmechanism),互锁的主要位置在跟骰关节(calcaneocuboidjoint)及相关韧带。

  骨盆位移(Pelvicdisplacement)

  当两脚交替着地时,骨盆不断位移,主要目的在保持平衡。

  膝关节外翻(genuvalgum)使胫骨在站立期接近垂直地面,这会使重心偏移减少,也同时减少骨盆之位移。

  大体来说,正常行走时膝盖以下与地面接近垂直,如果从跟骨后方做中垂线,会与小腿下1/3之中垂线平行。

  

  距下关节之正中位置(SubtalarNeutralPosition)

  距下关节的正常活动角度,2/3为旋后(supination)约20度,1/3为旋前(pronation)约10度。

  在俯卧位姿势下,一手握住踝关节前方距骨头两侧凹陷处(内外踝前下方凹窝),一手将足底外侧第四五跖骨向上推至距骨头两侧间隙一致,此时称为距骨下的正中位置(neutralpositionofthesubtalarjoint)。

  

  站立时下肢之正常角度

  正常站立时,胫骨呈现内翻角度为4度(tibialvarum)。这使鞋垫后跟部需内建4度的原因。

  

  编注:不论前足或后足变形,矫正的结果都希望回到4度内翻的正常位置(也就是距下关节之正中位置),所以是否需要人人量身订做鞋垫实在有待商榷!若直接采用足弓大小之内翻4度标准鞋垫,将可以大大缩短制作过程,降低成本,减轻病人负担。

  前足底面与跟骨中分线垂直。所有跖骨头应在足底同一平面。跖骨头远端会形成一抛物线。

  

  正常人行走时双脚外开7度,站立时外开5-18度(Fickangle)。

  正常成人胫骨股骨角度约5度。注意在幼儿时期,这个角度是会改变的,2岁以前先是内翻,2岁以后变成逐渐外翻,约在4-5岁以后才维持稳定在5度。

  

  站立時,體重的50-60%分佈在足跟,40-50%分佈於蹠骨頭。正常行走時,足部負重是體重的1.2倍,奔跑時增為2倍,從60公分高處跳下時,負重高達5倍。

  行走或跑步時,腳掌會因體重下壓或衝擊而變長(約0.7公分)。

  内侧足弓的发展

  内侧弓的发展大约从2岁到7岁,8岁以后发展完毕。3岁至5岁因为有膝关节外翻现象,因此常有足弓过度旋前,这算是正常现象。有些孩童虽然足弓正常,但因脂肪较厚,容易被误认为足弓过低。

  正常内足弓的发展,有赖下列因素:

  1.跟距关节面(Well-developedsustentaculumtali)

  2.胫后肌(healthytibialisposterior)

  3.三角韧带(Adequatedeltoidligament)

  4.Achilles肌腱(Non-constrictedAchillestendon)

  5.跟舟下韧带(properlyplacedinferiorcalcaneonavicularligament)

第二届朱汉章针刀医学传承班及尸体解剖班

——史上最强针刀培训

考核合格颁发针刀医学传承人牌匾及证书

2天北京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尸体解剖教学

一、教学特色:集中了针刀届资历最老,最受学员欢迎的四位国宝级老教授,内容实用、理论结合尸体、临床教学。

二办学宗旨:培养一批本领过硬的针刀实用型高层次人才,达到朱汉章传承人的水平传承和发扬针刀医学。三、报到时间及地点:时间:年5月12日全天报到,5月13日—10月22日学习;地点:医院四、教学内容:

授课老师

授课内容

5月13日

王燮荣教授

王燮荣教授主要学术思想

5月14日

王燮荣教授

王氏三联疗法(手法、针刀、药物)

5月15日

庞继光教授

针刀尸体解剖(北京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

5月16日

庞继光教授

骨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

5月17日

李力教授

疑难颈椎病针刀诊断与治疗

5月18日

李力教授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问

5月19日

易秉瑛教授

颈腰椎病针刀疗效不好分析、总结及应对方案(北京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

5月20日

易秉瑛教授

强直性脊柱炎、

5月21日

医院

临床示教

5月22日

医院

临床示教

五相关费用:

1、学费:元/人(5月每人优惠元学费或免费参加世中联针刀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针刀医学高峰论坛)2、餐饮:30——50元/人/天,费用自理;3、住宿:40——,费用自理。

六授课教授:王燮荣教授、李力教授、易秉瑛教授、庞继光教授咨询、-

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hf/12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